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念奴娇•塔川秋思】文•陈生铠群 本词以徽州塔川秋色为经纬,上阕铺陈“丹桕蒸霞,溪弦漱玉”的视觉听觉通感,下阕转入“茶丝万里,舟车穿云”的历史时空隧道,形成物象与心象的螺旋结构。结句“孤月新切”以冷峻笔法将百年沧桑凝于刹那,暗合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时空观照。 【重点注释】 1. 松萝雪浪:松萝茶为徽州历史名茶,明代《茶疏》载“松萝香峻”,雪浪喻茶汤色泽 2. 舟车穿云月:化用徽商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3. 青峦如铁:双关徽州青石建筑与历史韧性,暗合胡适“徽州人好比骆驼”之喻 4. 盈虚诀:取自《周易·丰卦》“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呼应徽商盛衰规律 【典故运用】 1. “前世箫咽”暗用范成大《吴船录》中徽商夜泊箫声典故 2. “茶丝万里”对应《歙县志》载“徽茶行天下,丝帛通四海”史实 3. “荻飞寒雪”化用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意境 4. “云月”意象承接王昌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商旅情怀 【哲理解读】 全词通过“塔影-溪弦-雕檐”的空间轴线与“前世-繁华-盈虚”的时间轴线交织,在“青峦如铁”的永恒与“孤月新切”的瞬息间建立辩证观照,揭示徽州文化中“藏富不露,韧中求存”的生命智慧,最终在“山歌云外”的樵隐意象中完成对商业文明与自然法则的和解。 #原创诗词 #诗词歌赋 #铠群诗话 #陈生铠群 #诗词鉴赏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好文1周前
《念奴娇·秋暮》 上阕 残阳垂暖,任群山余晖染,霞光半落。 山海环拥成绿幔,汀水相接承红火。 烟笼青山,秋风偷过,素衫险微裹。 秋光薄暮,月宫嫦娥待座。 下阕 凭风徙倚,绪浸夜阑难歇,扶栏暂立。 桐叶微残寒初敛,兰韵馨香何花替? 此夜阑珊,轻珠濡涕,影疏黏素壁。 轻乏欲睡,衾寒人寂怎寐。 秋暮独倚 秋阳傍晚的暖意软如金箔,洒在群山肩头。立亭中望去,余晖顺山脊淌下,染得黛色山尖泛浅金,天边霞光半挂云间、半落海面——山海在远处环成圈,浓绿林莽叠如厚幔,近岸汀水接了霞光,粼粼泛着红火,像把半片晚霞沉进水里。 山间烟霭拢来,裹得青峦朦胧。秋风从林隙钻过,轻如叹息,拂过素衫。风力不重,却带秋的清冽,衣衫掀角又贴回,险险裹住肩头凉意,倒想起晨起阶前兰草——那时还飘着清浅香,此刻只剩风里空寂。 天渐沉成淡墨,新月挂檐角,恍惚觉月宫里嫦娥早备好席位,等有人共赏秋暮。扶栏站定,风绕耳畔,心绪被夜色浸透,难歇半分。栏外桐树落了残叶,叶脉凝着初起的寒,正往骨子里渗。 夜深时,檐灯晃影,把我的影子拉得疏落,贴在素壁上似不肯走。眼角泪落衣襟,凉得心尖颤。身子早乏了,想歇息,可衾被透寒,满室只剩自己的呼吸打转——这般孤寂,怎睡得着? 原来这秋暮好景,终究是我一人看。从霞光染汀水,到烟笼青山,再到夜阑人寂,想与人共赏的心意,像阶前消散的兰香,没寻到能替代的人,只能裹着寒衾,数着更漏,熬到天明。 #诗词 #自然美景 #秋暮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