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15
00:00 / 06: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唱古诗 背古诗 解析系列之五年级 王维《山居秋暝》 #国学文化 #家长收藏孩子受益#腹有诗书气自华 #育儿 #古诗词的魅力 一、首联 + 颔联:勾勒 “清净澄澈” 的秋山夜景 诗的前四句聚焦 “景”,以极简的笔墨勾勒出雨后秋山的清新与静谧,每一句都是一幅独立的 “山水画卷”: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开篇破题,“空山” 点明环境的幽静(非 “空无一人”,而是远离喧嚣的安宁),“新雨”“晚秋” 则交代了时间(雨后黄昏)与季节,奠定全诗 “清爽、静谧” 的基调 —— 雨水洗去了尘埃,秋气带来了凉意,整个山林仿佛被重新净化。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全诗最经典的写景句,堪称 “诗中有画” 的典范。“明月” 从松林间洒下清辉,“清泉” 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一 “静”(月光)一 “动”(流水)、一 “亮”(月光)一 “清”(泉水),动静结合、明暗相映,既写出了自然的生机,又凸显了山林的幽静,画面感极强,读来如身临其境。 二、颈联:以 “人语” 衬 “山静”,添生活意趣 如果说前四句是 “纯自然之景”,那么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则加入了人的活动,却反而让 “静” 的氛围更浓 —— 这是古典诗歌中 “以动衬静” 的精妙手法: 竹林里传来 “喧笑”,是洗衣的女子们结伴归来;荷叶轻轻晃动,是渔舟顺着流水划向岸边。这些声音(竹喧)、动作(莲动)并非喧嚣的 “俗世噪音”,而是山居生活中朴素、自然的 “烟火气”,既让寂静的山林多了几分活力,又暗合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意境。 三、尾联:借 “王孙” 抒志,暗藏人生选择 诗的最后两句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是全诗的 “文眼”,从 “写景” 转向 “抒情言志”,直接点明诗人的志趣: “随意春芳歇”:“春芳” 指春天的美景,诗人说 “任凭春天的繁花凋谢”,并非不喜欢春天,而是认为秋天的山居之美丝毫不逊于春天 —— 暗含对 “秋”(象征成熟、淡泊)的偏爱,也暗示对 “外在繁华” 的看淡。 “王孙自可留”:化用了《楚辞・招隐士》中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的典故。原典劝 “王孙”(贵族子弟)离开山林、回归俗世;而王维反用其意,说 “王孙(此处代指自己)自然可以留在山中”—— 这既是对山居生活的由衷喜爱,更是对官场纷扰、世俗功利的主动疏离,体现了他 “归隐田园、淡泊宁静” 的人生追求。 是王维山水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情中有理” 的典型体现。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