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53
牟氏庄园位于山东省栖霞市,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 始建于清雍正元年,曾是清末民初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后裔的住宅,至民国24年形成如今的规模,现保存厅堂楼厢480多间。 建筑特色 - 布局:整个庄园布局为三组六院,均呈四合院结构,六个大院沿南北中轴线依次建为南群房、堂房、客厅、大楼、小楼、北群及东西群厢多进四合院落,形成完整的北方民居古建筑群落。 - 工艺:建筑工艺独特,具有“三雕”“六怪”“九绝”之艺术特色。庄园的石墙平整如镜,石缝细如线,院落里的花墙由386块六边形墙石组成百花相连的连续图案,任取一块均可与周围石块组成六边形花卉图案。  主要景点 - 虎皮墙:砌成于清同治年间,墙面用五色杂石砌成,色彩斑斓,上面有“制钱莲花图”“莲生贵子”“花好月圆”“大吉大利”等图案,是中国建筑艺术精品。  - 五脊六兽:不少建筑屋脊上有“走投无路”“邦子望月”等六种小兽,相传可起到以毒攻毒、趋吉避凶的作用。  - 寿幛:牟墨林的孙子牟宗朴1927年六十大寿时,由湖南艺人刺绣而成,27朵牡丹花组成“寿”字,是难得的刺绣珍品。 文化价值 - 农耕文化:牟氏族人选择归隐田园、置地农耕,庄园正门上“耕读世业、勤俭家风”正是其看淡功名、积攒家业的写照。 - 民俗文化:胶东民俗文化以庄园为载体,如剪纸、做饽饽、扬饽饽、抛绣球、花轿娶亲等,生动反映了胶东地区古老的民俗事象。庄园每年“五一”“十一”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再现牟氏家族盛世时期的生活。 - 历史文化:系统地展现了封建地主阶级产生、发展及其灭亡过程,是一部反映封建地主阶级生活的“实物百科全书”。 航拍推介家乡栖霞市文旅名片,北方最大地主庄园—栖霞市牟氏庄园。热诚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栖霞旅游,做客。
00:00 / 03: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5
00:00 / 09: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5
关于老邳县“四大地主”中的窦氏家族历史, 窦氏家族原籍山西沁水,明代初期迁至江苏邳州东部的窦老庄(今属邳州市戴庄镇)。据《窦氏族谱》记载,始迁祖窦停云于明初定居邳地,后家族逐渐繁衍生息,成为地方望族。 窦氏以诗书传家,明清两代涌现多位科举人才。如窦象彝(道光丁酉拔贡)、窦元灏(咸丰辛亥举人)等,家族成员多任地方官职,兼具政治与文化影响力。 清末至民国,窦氏与庄、马、戴并称“邳州四大家”,尤以窦家财力雄厚,被称为“邳北窦善人”。窦氏在邳州北部拥有大量田产,家族分支遍布戴庄、窦场村等地,设有私塾、商铺,并主导地方水利与赋税事务。 窦家宅院以规模宏大著称,如窦老庄的窦宅按八卦阵设计,院落错综复杂,兼具防御功能,可困住入侵的土匪响马。此类建筑反映了窦氏在动荡时局下的财富与权势。 代表人物:窦鸿年(1861-1931),字忆园,光绪年间拔贡,曾任湖北襄阳知府。他晚年致力于地方文化与公益事业,以“窦善人”闻名,多次赈灾济贫,并主持编纂《邳志补》,成为民国邳州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窦鸿年私人出资聘请学者编纂《邳志补》(1918-1929),历时11年完成,填补了邳州地方志的空白。 该志书考证严谨,收录大量地方史料,成为研究邳州历史的重要文献。 窦鸿年曾提出“导沂浚运”的水利方案,主张疏浚河道以缓解邳北水患,但因涉及骆马湖地区利益,与窑湾水利专家陆文椿发生激烈争论,最终未获实施。 1940年代末土地改革时期,窦氏家族因田产众多,被划为地主者达数十家,家族经济基础瓦解。部分成员迁居上海等地,变卖田产商铺,逐渐融入城市生活。 窦氏家族的文化遗产仍存于地方史志中,如窦场村(因窦氏晒谷场得名)的地名沿用至今,窦鸿年编纂的《邳志补》稿本及《窦氏族谱》成为拍卖市场上的珍贵文献。* 窦氏家族的发展轨迹,折射了明清至民国邳州地方社会的变迁: 经济层面:作为传统地主阶级代表,其兴衰与土地制度、水利治理紧密关联; 文化层面:通过修志、兴学维系地方文化传承,成为士绅阶层的典型; 政治层面:在政权更迭中通过科举与公益积累声望,兼具保守性与适应性。 窦氏家族以耕读传家起势,凭借科举与土地经营跻身邳州四大家,最终因时代变革走向衰落。其历史不仅是一部家族兴衰史,更是观察近代苏北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我是赵海东,一个热爱航拍,热爱家乡的视频博主#徐州赵海东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