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叔荣获2025搞笑诺贝尔奖生物奖项-给牛画斑马纹防苍蝇 #搞笑诺贝尔奖 #搞笑 #搞笑诺贝尔 #诺贝尔奖 #诺贝尔生物奖 🦓2025搞笑诺贝尔生物学奖:当牛变成“斑马”,科学家发现了神奇的防虫秘诀! 今年的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生物学奖,颁给了一项“看似离谱、实则精彩”的研究:给牛画上斑马纹,竟然能减少苍蝇叮咬! 没错,这可不是网络恶搞,而是真·科学实验。来自日本岐阜大学的研究团队注意到一个长期困扰畜牧业的问题——牛群常被吸血蝇叮咬,不仅让动物焦躁、掉膘、产奶量下降,还容易传播疾病。喷农药?成本高、污染重。于是科学家灵光一闪:既然斑马几乎不被叮,能不能“让牛变斑马”? 他们挑选了多头黑白花奶牛,用安全无害的油漆在牛身上画上斑马状黑白条纹。实验结果令人惊讶:这些“斑马牛”被苍蝇叮咬的次数比普通牛减少了将近 50%! 研究团队通过高帧率摄像发现,飞虫在接近这些“条纹牛”时,往往突然偏航或中途折返。原因是什么?科学家推测,这与光的偏振反射有关。简单来说,黑白相间的条纹会让阳光反射方向不一致,打乱苍蝇视觉系统中用于定位目标的信号,让它们“看花眼”,误以为那不是合适的降落目标。 这听起来像动物世界的“视觉迷彩”,也像自然界进化出的智慧防御机制。更有趣的是,这项研究并非首次提出相关假设,但日本团队是少数真正做了大规模实地验证的。他们甚至在论文中写道:“未来牧场可能不需要农药,只需要更多的画工。”这句幽默结语,也让他们成功赢得了今年的 Ig Nobel 生物学奖评审青睐。 从科学角度看,这项研究有三个亮点: 创意来源于自然模仿(Biomimicry):科学家借鉴自然界“斑马不怕蝇”的现象,用于改善家畜福利,这是一种极具启发性的“生态工程思维”。 成果有现实应用潜力:在全球环保趋严、农药限制增多的背景下,非化学防虫法意义重大。也许未来牧场上真的会出现“花纹牛群”。 科学也能幽默:搞笑诺贝尔的宗旨是“让人先笑,然后思考”,而这项研究正体现了科学的趣味与温度——用一支画笔,揭示了昆虫视觉与动物适应的深层逻辑。 获奖团队在领奖视频中也打趣道:“我们的下一步研究目标,是看看不同图案的‘牛时尚’是否也会影响社交行为。”台下的科学家们笑成一片,但也纷纷表示,这项研究其实“笑中带真”,是行为生态学与动物福利研究中一颗闪亮的小星。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00:00 / 14: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2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5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