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
jet20063月前
这件是唐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于1957年在陕西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骆驼头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舞俑高25.1厘米。 骆驼昂首挺立,驼背平台上铺着彩条长毯,上面有由3名胡人、2名汉人组成的乐舞队。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围坐演奏,手中乐器仅残留一把琵琶,推测分别为一人拨奏琵琶,一人吹筚篥,二人击鼓,均属胡乐。 这件陶俑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造型优美生动,釉色鲜明润泽,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表现的是流行于唐代开元(713-741)、天宝时期(742-756)的“胡部新声”即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器形硕大,骆驼健壮,人物表情丰富,形象逼真,造型新颖生动,釉色鲜明润泽,陶塑艺术精湛,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当时中亚等地有许多乐师、歌舞者留住长安,带来了多样的乐曲和乐器,也为骆驼载乐这类节目的流行提供了文化背景。 唐三彩是唐代独特的一种低温釉陶工艺,因以绿、黄、蓝三色为主故名,制造时入窑两次,先烧釉,釉以铅为熔剂,高温下呈玻璃状可流淌。唐三彩正是利用这一特点,使不同色釉于高温下交混,制造出绮丽的艺术效果。不同于唐代早期偏重于素色的配色,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上釉主要是以浓重强烈的颜色为主,且色彩层次分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盛唐时期的世俗风气,标志着唐三彩技术的成熟。 #国家博物馆 #唐三彩 #陶俑 #骆驼 #乐队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9: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8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