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72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武顺建4月前
#无常 #因缘和合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这段内容围绕人生的诸多哲理展开探讨,核心观点是人们应认识事物的无常本质,正确对待客观条件,摆脱情绪和欲望的控制,从而获得内心平静与力量。 讲话者认为,真正的西天极乐世界、顿悟与解脱,是面对好坏、得失等各种情况都能保持平静。满的快乐往往带来痛苦,因为事物全貌是一切得到都会失去,快乐和痛苦皆因对得失的反应而起。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因”是起心动念,“缘”是客观条件,两者临时组合产生“果”,而人能控制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 在生活中,很多人常因对事物有固定期待而痛苦。例如,有人认为丈夫应按自己标准对家庭负责,否则就崩溃;觉得借钱给人就该被还,付出就应有回报等。但实际上,他人的行为受诸多客观条件影响,我们应改变能改变的客观条件,接受不能改变的,如此便能减少痛苦。把无常视为正常,孩子哭、疫情等各种问题的出现都是正常现象,接受这些,内心就能平静。 人们做不出事业常因胆小怕事,害怕失败、没结果等,但即便不行动,意外依然可能发生,所以应享受意外,勇敢前行。同时,人们内心越来越烦躁,这不利于事业发展,内心需要有持续力量才能在事业上坚持。而这股力量源于对各种哲学思想的学习与领悟。 佛家、道家、儒家、法家各有其对应解决的问题。佛学是治理个人情绪和内在的哲学工具,并非迷信。人们应在不同场景运用合适的思想,比如在家中与家人相处用儒家思想。 此外,讲话者指出“我”其实不存在,是由情绪和欲望组合而成。人们常因欲望进入无限痛苦的地狱模式,欲望追求短期满足,未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导致行动和内在状态垮掉,无法持续努力。人应把自己当成游戏中的角色,面对失败和打击继续“玩游戏”,而不是把一切当真。只有超脱这些,才能拥有无穷力量,战胜内在的欲望和情绪,实现人生价值 。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