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4
66661月前
物理学第一定律? 什么是物理学第一定律?在物理学的所有定律中,唯独第一定律牢不可破。爱因斯坦说过,相对于自己的相对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在未来都有可能被推翻,而熵增定律永远不会。熵增定律是凌驾于所有自然定律之上的第一定律,它是宇宙万物变化的基础,与时间单向流逝一样牢不可破。 而薛定谔也曾说过,生命以负熵为食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的法则?这就得从熵增的本质讲起。在以往的科普中,常常用混乱度描述熵,高熵状态意味着更高的无序度,而低熵则意味着更高的有序度。大部分科普对熵的解释往往就止步于此了,鲜有提及到为什么物质总是倾向无序而不是有序。 其实熵增定律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基础的法则,那就是概率。也就是说,物体自发运动达到能量最低状态的概率远大于达到能量更高状态的概率。万物运动皆来自能量,而能量却总是在转化。比如当我拿起一支铅笔,轻轻松手,铅笔就会倒下。在倒下的过程中,铅笔的势能转化成动能。当它撞击桌面时,这些动能以分子振动的形式转递给了桌子和空气。 那反过来,为什么平躺时的铅笔,空气和桌子不能将它们的能量传递给铅笔,让它再次竖立起来?在热力学理论中,能量是系统做功的能力。当铅笔站立时处于高势能状态,它就存在更多的能量可用于做功。而当铅笔撞到桌面后,可用于做功的能量就会减少,这些减少的能量传递给了桌子和空气。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6: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6
赵利民11月前
四大基本力 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以下是对力学相关信息的具体介绍: 1. **学科概述**: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关注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变形和平衡状态,以及这些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学科分类**:力学可粗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静力学研究力的平衡或物体的静止问题;运动学只考虑物体怎样运动,不讨论它与所受力的关系;动力学则讨论物体运动和所受力的关系。 3. **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具体的形态、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的不同,固体力学可以分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板壳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机械振动、声学、计算力学、有限元分析等等,流体力学包含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等等。 4. **应用领域**:力学在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同时,力学也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一,对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5. **发展简史**:力学知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在生产劳动中的经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力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牛顿、伽利略等科学家的贡献使得经典力学形成系统的理论。 6. **重要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力学领域的重要著作之一,由艾萨克·牛顿所著,该书总结了力学的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7. **现代应用**: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日益广泛,力学无论在应用上或理论上都有了新的进展。计算机技术为力学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使得复杂的力学问题得以求解,并推动了力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总的来说,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它不仅关注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变形和平衡状态,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揭示自然界的奥秘。#科普 #物理#力学#每天跟我涨知识 #科技 #探索发现 @抖音创作小助手 @抖音媒体内容优推官 @在抖音学习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基础科学和非基础科学的有什么区别? 基础科学和非基础科学,到底有什么区别? 先说定义。 基础科学,也叫“纯科学”,它的目标只有一个:探索自然规律,回答‘为什么’。典型的学科有:数学、物理学、理论化学、分子生物学等。他们研究的都是物质最基本的构成是什么?大脑如何产生意识等等。不追求立刻变现,也不解决具体问题,只为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 而非基础科学,我们通常称为应用科学或工程技术,它的目标很明确:解决实际问题,回答‘怎么做’。 典型的领域有:机械工程、临床医学、软件开发、建筑技术等。它直接服务于产业、医疗、国防、生活。比如:怎么开发一种抗癌药?怎么让5G信号更快更稳? 举个例子: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没人知道这玩意儿能干啥。 那是纯粹的思维突破——解释时空的本质。 但一百年后,GPS卫星必须根据相对论修正时间误差,否则每天偏差约10公里。 我们国家的北斗系统就是采用类似技术实现高精度定位。没有这个理论你就实现不了 再比如,上世纪科学家研究量子力学,只是为了搞懂原子怎么运作。 今天呢?半导体、激光、核磁共振、量子计算机,全建立在量子理论之上。 这就是基础科学的威力——它不直接产出产品,但它是所有技术的“地基”。 我喜欢用数据说话: 据统计,从20世纪以来,超过70%的重大技术突破,其理论源头来自基础科学研究。 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约60%授予的是纯理论发现,而非应用成果。 反观非基础科学,它快、准、狠。 比如疫情期间,中国1个月完成核酸检测工具研发, 但它依赖什么?依赖对病毒基因组的理解,而基因测序的原理,来自分子生物学这一基础学科。 打个比方: 基础科学就像是挖井的人——十年磨一剑,默默向下,直到挖出水; 非基础科学是送水的人——把水装进桶,运到千家万户。 问题是,现在很多人只看到“送水”的功劳,却忘了“挖井”的价值。 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愿意投资建厂,但不愿长期支持一个研究所; 最后总结一下: 基础科学:问“为什么”,周期长、风险高、短期无回报,但决定文明高度; 非基础科学:问“怎么做”,见效快、应用广,但依赖前者提供理论支撑。 两者不是对立,而是上下游关系。 没有基础科学,应用就是无源之水; 没有应用科学,基础就难以惠及大众。 #基础科学 #诺贝尔奖 #知识分享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