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其家乡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举行。在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抗日英烈陵园旁,三角梅簇拥着黄旭华院士的墓,墓地四周松柏苍劲挺拔。“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这句黄旭华院士对自己人生最凝练的剖白,被镌刻在墓碑背后的石头上。墓碑两侧静静摆放着两块石头,一块镌刻着黄旭华院士亲自参加核潜艇深潜试验成功后亲笔题写的诗句,另一块镌刻着黄旭华院士的生平简介。它们不仅刻录着黄旭华院士为国深潜、科研报国的壮丽人生,更如同一座精神灯塔,永远指引着后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航程中勇毅前行。 10时,骨灰安放仪式正式开始。亲属代表擦拭墓碑后,在礼宾人员的引导下将黄旭华院士的骨灰安放进墓穴。参加仪式的人员向黄旭华院士墓碑行三鞠躬礼,并敬献鲜花。众人以简约但庄重的仪式,送别这位为我国核潜艇事业默默奉献一生的国之脊梁。黄旭华院士于2025年2月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他出生于广东汕尾,少年时期因战乱背井离乡,但对故土的眷恋却从未随着岁月流逝而消减。晚年,他多次回到家乡汕尾省亲,还曾多次公开表示“以家乡为荣”。“回故乡”是黄旭华院士的生前遗愿,如今,这位远离家乡、隐姓埋名、深潜一生的老人,最终长眠在这片养育他的红色土地上。 #最新消息 #今日热点 #涨知识 #黄旭华 #核潜艇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梁敬岩1周前
梁敬岩与曾恒一院士 曾恒一:1939年9月22日生于四川省重庆市,195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6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石油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代海上石油钻探船、海上石油平台导管架下水大型驳船、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等。主持国家“863”工程的“海洋边际油气田资源开发技术”项目研究并组织编制了海上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渤海五号、七号自升式钻井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院士履历: 1939年9月22日 出生于重庆市。 1947-1950年 在重庆市巴蜀小学学习。 1950-1956年 在重庆南开中学学习。 1956-1961年 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 1961-1972年 在上海第七研究院708研究所工作。 1972-1991年 任渤海石油设计公司室主任、副经理兼总工程师。 1991-1994年 任渤海石油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开发部主任。 1994-1998年 任中国海洋石油生产研究中心副主任。 曾恒一是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开拓者之一,1989年被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四十多年来为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工程、重大工程装备设计及深水技术的突破做出了贡献。主持设计我国第一艘新型单点系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评为造船工业百年史上十大名船之一,他提出的“海上浮冰撞击FPSO规律”、“大型浮体浅水效应概念”,在世界上首次将FPSO用于有严重冰区海域与世界水深最浅海域。他主持了我国第一艘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前期研究与概念设计。他积极推进海洋石油深水发展战略,组建了海洋石油深水工程重点实验室,为深水油气田开发、初步形成1500米水深工程技术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