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9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2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2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龙之吟1年前
《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译文】 烛龙栖息在寒门,目光好象朝日开。日月为什么照不到这片土地,只有北风怒号天上来。燕山雪花如席大,纷飞吹落在轩辕台。幽州思妇在隆冬腊月,不歌不笑双眉低摧。风雪倚门远望征人,思君在苦寒长城实可悲哀。离别时提剑救边而去,留下这虎皮文金箭袋。内有一双白羽箭表衷情,如今已蜘蛛结网尘埃埋。双箭空在,征人战死再不回来。不忍见此遗物,忍痛焚为灰。黄河捧土尚可堵塞,北风飞雪恨难剪裁! 【赏析】 全诗分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极写幽燕边陲的风雪严寒,为后面的思妇出场抒情、渲染烘托出一种愁惨孤凄的环境氛围。开篇伊始,诗人就浮想联翩,运用了一个浪漫奇特的神话传说来起兴:“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烛龙是古代神话中司冬夏及昼夜的神,传说它人面龙身而无足,栖息在极北连太阳都照不到的寒门;靠它衔烛照耀,以眼的开合来分昼夜,以吹息分冬夏。(见《淮南子·地形训》)它的眼睛放射出光芒,就象早上太阳照耀着大地。两句起兴为第三句发问反衬: 远在北极的“寒门”,虽然太阳照耀不到,尚有烛龙眼睛光辉代替;可幽州一带还不是北极,为何日月的光辉却照不到这里,唯有北风呼啸怒号、从天而降呢?五六两句再以高度夸张写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的情景。“燕山”,在今河北蓟县东南,东经玉田、丰润,直达海滨,绵亘数百里。“轩辕台”,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这两句夸张状雪,大气包举,雄盖宇宙,意象飞动,比喻新奇,直可“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文心雕龙·夸饰》)难怪它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句。这段日月无光、天昏地暗、风雪交加、凛冽酷寒的环境描写,既是触发思妇愁肠百结的媒介,又是思妇心境悲凉凄怆的象征。 “幽州思妇”以下十四句是第二部分,写战争给思妇留下的孤独凄惶的痛苦和绵绵无尽的怨恨。其中又分两层意思: 前四句写思妇倚门翘首、望眼欲穿的思念;后十句则写她得知丈夫战死,面对遗物白羽箭的悲恸怨恨。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9: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