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N刷知否才发现,为什么剧名要用李清照的这句词,以前只以为是文人墨客,附庸风雅,为了好听而已,现在细品才懂,原来是为了切合电视剧的主线之一——宠妾灭妻。 李清照是两宋时期婉约派著名的女词人,与赵明城是一对璧人,才子佳人,志趣相投,十分恩爱。赵明城出身书香门第,累世官宦,与剧中的红狼家世背景颇为相似。当时宋朝的社会环境,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宋朝皇帝还赞成而且也鼓励大臣们蓄养侍妾和歌姬,生长在那样的社会,周围的环境都是如此,且李清照婚后多年未育,按礼法来说,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所以,赵明城不纳妾也是不太可能的。但赵明诚真正纳妾,应该是在他四十一岁离开青州老家外出做官的时候,赵明诚出任莱州知州后,纳妾便顺理成章了,因为,此刻李清照有那么几年不在身边,且李清照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了,两人的感情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李清照的诗词《凤凰台上忆吹箫》中,也能够看出赵明诚纳妾的一些端倪,虽然历史上对赵明诚纳的妾室没有详细的介绍,但从相关资料上还是可以看出赵明诚纳妾是确有其事的。 该剧以李清照的词为名,暗喻剧中大娘子的命运,与李清照相仿,李清照因丈夫纳妾,感情中出现了第三个人,原本的夫妻感情便出现了更大的隔阂,妾橫梗在他们中间,在她眼里就是宠妾灭妻,那些年的情爱与时光一去不复返,她也曾独守空房,所以经常借酒消愁,伤感之余,才写下了这么多优秀的词。 所以,身为女子,本就艰辛,连李清照也不例外,有才又如何,有貌又如何,有钱又如何,有爱又如何,还是照样被辜负。所以,身为女子,要好好爱自己呀,你看重自己,别人才会看重你,待人真诚是好,但也要看对方的人品,真诚不是必杀技,真诚往往杀的是自己,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知否 #大娘子 #刘琳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6
00:00 / 05: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明代女词人不只有李清照 还有她 她是明末存词最多的闺秀词人 邓红梅评其词 “雅正化情思,典雅化词美”, 为后世女词人树立典范 她的一生在封建桎梏中以才情破局, 既以文学书写个体生命, 又以教育延续家族文脉, 其作品与教育实践 对女性文学史与教育史均具深远意义。 (1590-1635) 沈宜修,字宛君,江苏吴江人, 出生于 “一门风雅”的松陵沈氏家族, 父亲为进士, 堂伯父是明代戏曲“吴江派”领袖, 叔父的杂剧被誉“北曲第一”。 家族中女性长辈亦多通文墨, 她自幼聪慧,四五岁过目成诵,八岁协助 处理家务,但因母亲早逝、父亲离世,少 年时期常感悲怆,诗作中多见哀婉之情 诗风清丽婉约,善用典故, 兼具谢道韫的才情与李清照的意境, 尤以田园诗见长,如《秋日村居八首》 代表作有《鹂吹集》 收录诗624首、词190 阕,记录家庭生活与情感 《伊人思》 中国首部女性辑录的 女性作品集,收录46位才媛诗作, 推动女性文学交流 通过《伊人思》打破女性创作封闭性,促 进才媛间的唱和与学习,带动松陵、汾湖 地区文风兴盛 作品收录于《列朝诗集》《众香词》 等清代重要选集, 20世纪后更受学界关注, 施蛰存《名媛诗选》等多次选录其作, 彰显跨时代影响力 16岁嫁与叶绍袁,但婆婆冯氏 以“妨害科举”为由禁止她作诗, 她被迫搁笔十余年 叶绍袁科举失利期间, 她变卖首饰补贴家用,管理田产、 接济亲友,展现坚韧品格 育有五子三女,悉心培养, 子女皆成材。 以家学传承培养子女, 其教育理念强调才德兼修, 子女成就印证其“诗教”成效, 为明清女性教育提供范本 次女叶小纨为明代首位女 性戏曲家,幼子叶燮成诗论大家,长女 叶纨纨、三女叶小鸾亦以诗文闻名 叶绍袁辞官归隐后,她重拾诗笔, 但子女早逝的打击接踵而至, 最终因悲痛过度, 于1635年离世
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4: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4: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