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75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黄河之“黄”,实为泥沙。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在东营市垦利区流入渤海。黄河全长约5687公里,流域面积813122平方公里。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古籍有载:“黄河斗水,泥居其七”,而泥沙九成来自黄土高原。其浊,最早出现在周代,与周人在泾河流域开展农业大开发密切相关。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逐渐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加快了对黄土高原的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巨大,春秋战国时黄河已经开始变得混浊。到了两汉时期,黄河已经非常混浊了,人们称之为“浊河”。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是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 #风景如画的地方
00:00 / 05: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5: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6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