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70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8
00:00 / 14: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57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刘璋投降后,在公安的小院里种满了益州的柑橘树,每天读书写字,偶尔给刘备写封信,内容大多是"犍为的荔枝熟了,记得给百姓留一些""巴西的铁矿别挖太狠,伤了地力"。刘备每次收到信都很尴尬,只好让诸葛亮多送些钱粮过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刘璋在软禁中病逝,临终前对儿子刘阐说:"爹这辈子,错就错在把人心想得太善。乱世之中,善良若没有牙齿,就是给豺狼送肉啊。" 刘璋的一生,是"理想主义者的悲剧教科书"。他熟读圣贤书,却不懂乱世生存法则;他想当仁君,却管不住权臣、看不透人心;他有能力抵抗,却不愿让百姓遭殃,最终成了刘备崛起的跳板。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说"刘璋暗弱",其实他不是暗弱,而是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坚守了一份不合时宜的善良。 当我们在课本里读到"刘备入蜀"时,别忘了那个在成都城楼上选择投降的身影;当看到"三国割据"时,别忘了有个叫刘璋的佛系老板,用自己的失败,换来了益州百姓的暂时安宁。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乱世中,善良是奢侈品,而能在权力斗争中守住这份善良的人,虽然失败,却也值得尊重——毕竟,在那个杀人如麻的年代,愿意为百姓放下武器的军阀,比那些喊着"替天行道"却屠城掠地的枭雄,更有人性的温度。 这就是刘璋,三国最心软的割据者,用一生的温柔与妥协,书写了一曲属于理想主义者的悲歌。他的存在让我们明白: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有些失败者,虽然没有雄图大略,却用自己的方式,在乱世中留下了一抹难得的善意——哪怕,这份善意,最终被历史的车轮碾碎。#刘璋 #三国 #历史人物 #知识分享 #大梦五千年
00:00 / 07: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9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9
00:00 / 09: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