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0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出生于北平(现北京市),江西省德安县人,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 1953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1953年8月—1971年1月,在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教员。1971年1月—1984年6月,任职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9月,晋升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1984年6月—1988年1月,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1988年1月—1995年5月,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5月—2015年8月,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所研究的杂交水稻累计已在中国推广约68亿亩,增产粮食6000多亿公斤,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而且始终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头雁”,被海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79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 1989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6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3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8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19年,获得最美奋斗者。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9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0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2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08
袁隆平是谁?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农业科学家。为了让中国人端稳饭碗、让世界减少饥饿,他将一生献给杂交水稻研究,用科学探索突破“水稻没有杂种优势”的理论禁区,在田间地头书写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传奇,是亿万农民心中的“杂交水稻之父”,更是人类反饥饿事业的杰出贡献者。 1966年,他在《科学通报》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为杂交水稻研究奠定理论基础;1973年,攻克“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技术,让杂交水稻从设想变为现实;1995年,突破“两系法”杂交水稻关键技术,推动产量再上新台阶;1997年起,牵头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一次次刷新水稻亩产纪录,从700公斤、800公斤到1000公斤,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他提出的“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三分第养活一个人”粮食安全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科学路径。 他的研究从不止步于实验室,更扎根在广袤田野。常年顶着烈日、踏着泥泞,在海南三亚的试验田、湖南长沙的稻田里反复筛选、观察、记录,手上的老茧、被晒黑的皮肤,是他与土地最亲密的印记。他从不藏私,将杂交水稻技术无偿分享给世界,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区推广种植,培训上万名外国学员,让“中国种子”惠及全球,用实际行动诠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初心。 一生耕耘,硕果满仓:杂交水稻在我国累计推广面积超过8亿亩,增产粮食超1.5亿吨;他荣获“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世界粮食奖”等殊荣,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让中国农业科技闪耀世界舞台。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在长沙逝世,消息传来,无数人自发前往悼念,田间地头的农民们含泪送别这位“稻田里的父亲”。如今,他培育的种子仍在田间生长,他带领的团队继续攻关第三代杂交水稻,无数农业科研工作者沿着他的足迹前行,让“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接力中愈发清晰。 致敬袁老,致敬这位把一生献给稻田的追梦人。他教会我们:真正的伟大,不在于站在聚光灯下,而在于为千万人托举起希望;真正的热爱,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让生命在造福人类的事业中永远闪光。 #袁隆平#致敬#伟人#我要上热门
00:00 / 0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1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1
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