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15
00:00 / 0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
“后世的君子们,你们好啊!”这是跨越2300年的问候! #国风微电影 #河光刻石 #公乘得守丘刻石 #历史重演#河北省博物馆 《公乘得守丘刻石》(又称“战国刻石”“河光刻石”“守丘刻石”),是战国时期(公元前310~前296年)的刻石,1937年前后在河北平山南七汲村出土,石上所刻篆书,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中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约两千三百多年前,地位并不显赫的公乘得被中山国国王委派给逝去的中山王守墓,之后,在无聊的时光中,他利用自己的雕刻技艺在石头上刻上两行,共19个字。 1935年夏天,平山县南七汲村有个叫刘西梅的农民,在掘地时不经意从土里发现了一块刻着文字的石头,他将其带回家,放在院子当石凳。直至1974年河北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平山三汲乡一带进行考古、调查。意外得知该事迹,之后,考古工作者辗转找到了该刻石,但是上面的文字却没有人认识。于是,他们专程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向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请教。李学勤教授经过仔细考证,解释为:“监罟尤(囿)臣公乘得,守丘兀(其)臼(旧)(爿酉)(将)曼,敢谒后 (俶)贤者。”其大意是:为国王监管捕鱼的池囿者公乘得,看守陵墓的旧将曼,敬告后来的贤者。之后专家推测,发现该刻石的地方可能就是史书上记载的中山国陵墓所在地,于是,1977年,通过挖掘墓葬,终于在该地界发现了中山国墓穴。而公乘得守丘刻石也被称之为“打开中山王国大门的一把钥匙”。 出镜妆造服饰片尾旁白@柿子菌Stargazer @张小花-宇莹 旁白解说@任志宏 老师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