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提升了孩子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改变态度 在老魏的咖啡馆,一位家长向大家求助。孩子做数学题,题目给出的单位是厘米,求面积单位是平方分米,结果孩子算出的是平方米,完全没考虑单位换算。家长就很生气,觉得孩子马虎,粗心大意,态度有问题。接着就引发了冲突,最后以动手终结。 借着这个问题,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会做的题做错了,真的是因为马虎大意吗? 90%的情况下,都不是。 那是什么? 是认知超载导致的信息处理遗漏,就是我在老魏的咖啡馆给大家讲过的认知负荷的问题。 我们想象一个新手司机开车上路,他需要同时注意:看路标、看后视镜、控制方向盘、踩油门/刹车、打转向灯、注意行人车辆……结果在一个路口,他光顾着看导航找路,忘记打转向灯了,差点被后车追尾。副驾的老司机批评他:“你怎么这么马虎!转向灯都不打!” 你觉得,这是马虎大意吗? 不是。而是他作为新手,每一项操作(看路、看镜、控车、导航)都还不够熟练(自动化程度低)。在复杂的找路情境下,他的注意力(认知资源)被严重占用在导航和路况上。打转向灯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在他当前的技能熟练度下,需要刻意注意才能完成,而他的注意力已经超载了,顾此失彼,自然就“忘记”了。 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骂他“马虎大意”,而是要让他经历更多练习,让基础操作(打灯、看镜)变成无需思考的习惯(自动化),这样他才能腾出更多注意力处理更复杂的路况(如找路)。 孩子“马虎”做错题(如单位换算错误),通常不是因为态度不认真,而是因为相关技能(如单位换算、题目整体流程)的熟练度不够(能力问题),导致认知负担过重,顾此失彼。解决方法在于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的练习,提高自动化程度,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下次认真点”。 所以,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态度问题,都只是表象,根本处还是能力问题。只有提升了孩子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改变态度。相反,如果一味地责怪孩子学习不认真,不会让孩子变好,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认真。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1
00:00 / 04: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