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梁敬岩2周前
梁敬岩与刘宝镛院士。 刘宝镛院士:导弹总体设计专家,1936年1月生于天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研究员。曾任航天部二院四部副主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战略型号系列总师、技术顾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副总工程师等职,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宝镛长期从事飞行力学和弹道导弹总体设计工作。 1936年1月13日,出生于天津。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1987年,他担任国家某重点工程总设计师。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刘宝镛长期从事飞行力学和弹道导弹总体设计工作。参加了中国第一代液体近程导弹及中国第一代固体导弹的研制工作;担任国家重点工程总设计师,18年来大胆采用新技术,组织攻克了10多项重大关键技术;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 荣誉表彰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人物评价: 为人谦和、作风严谨、工作扎实、精益求精、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国家某重点型号工程总设计师,他经常带领研制,队伍深入研制生产第一线,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综合技术分析,研究新工艺、集智攻兰,急国家之新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狠抓质量、可靠性,促进度,确保了型号飞行试验的发发成功,创造了中国新型号研制的奇迹。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病糕2月前
#纪念周光召院士逝世一周年#致敬过去展望未来 #永远怀念您 #科学家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2024年8月17日),男,汉族,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市,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周光召于1954年从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8月任北京大学物理系讲师。 1957年,赴苏联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学习深造。 1961年2月,返回中国,任教于北京大学,5月,调入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任理论部第一副主任,进行有关核应用的理论研究。 1979年,归理论物理研究事业,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83年—1990年,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1996年5月,当选为第五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1998年3月—2003年3月,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2001年6月,当选为第六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周光召毕生从事高能物理和核应用理论研究,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设计、研制和试验方面卓有成就,是国际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律(PCAC)奠基者之一,是中国特色核武器发展道路的开拓者和探索者之一。 1994年,获得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中国杰出科学家”奖。 1999年9月18日,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22年,获得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小筝筝2周前
他是中国近百年来最浪漫、最深情的物理科学家,60年来只爱一人,每天对着校花妻子说我爱你。同时,他还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两弹一星元勋中有一半出自他门下,朱光亚、钱三强、何泽慧、杨振宁、彭恒武等都是他的学生。他就是中国物理学一代宗师周培源,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在学术上他是如此的优异,在感情上他也做到了始终如一。1902年,周培元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书香门第。他17岁考入清华,22岁获得公费留学,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数理系深造。之后,他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本硕博连读,同时还荣获了加州理工学院的最高荣誉奖。学业结束后,周培元选择回国发展,年仅27岁的他就成为了清华大学最年轻的物理学教授。周培元高大俊朗,与陈岱孙、金岳霖三人被称为清华大学的三剑客,深受同学们的爱慕与敬仰。然而,才貌双全的他在感情方面却一片空白,28岁依然单身,成了家里长辈眼中的大龄剩男,为此,家里的父母和好友都替他着急。有一天,周培元去朋友刘晓锦家吃饭,在饭桌上,刘孝瑾拿出了一沓厚厚的照片,放到周培元的面前,说道,我老婆所在的师范学校,那可是秀色满园了,给你介绍的对象,你挑选一个。周培元不好拒绝,只好敷衍地拿起照片,她随意地一张一张漫不经心地翻看,突然被眼前一张照片吸引,嘴角不自觉的上扬,然后对着刘孝瑾说,就他了。#爱情故事#民国名人爱情故事#人物故事#历史人物#故事解说#历史#人物传记#人物事迹#婚姻
00:00 / 07: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6: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67
病糕2月前
#纪念沈绪榜院士去世一周年 沈绪榜(1933年1月10日—2024年8月16日),男,汉族,出生于湖南临澧,计算机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沈绪榜于1953年入读于武汉大学数学系。 1956年选派到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机专业班学习。 1957年10月毕业于北京大学。 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数字计算机设计工作,1965年9月17中国科学院156工程处,任箭载数字计算机设计组组长,负责专用计算机的方案、逻辑设计等工作。 先后担任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骊山微电子公司副经理、副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1986年8月,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7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1年,获聘为西安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2年,完成“面向算法的MPP体系结构及多节点芯片设计技术研究”。 2013年9月23日,应邀到西安培华学院讲学,做题为“无处不在的计算机”的学术讲座。 2015年12月21日,在北京参加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2024年8月16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2岁。 沈绪榜主要从事嵌入式计算机及芯片设计,是中国芯片计算机的开拓者和倡导者是中国嵌入式计算机与处理器芯片设计技术的奠基者。 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16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