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2月前
那日春风和煦,杨柳绿岸晓风浅。 风筝在天上飞得老高。 沈琅握着我的手,眉目间温柔缱绻。 他说自己就是那只风筝,而我是那风筝线。 只要我轻轻一拉,不管他飞再高,线也攥在我手里。 下一刻,戴着幂篱的贵族少女出现。 在仆从拥簇下下了马车,掀开幂篱,露出一张明媚的脸: 「沈琅哥哥,好巧!」。 握着我的那只大手骤然松开,我的心也跟着空悬起来。 前一晚在养母室外听到的交谈再次在我耳边回响,几乎让我觉得刚刚是一场幻觉。 是养母压低着声音怒斥:「你和阿萤早有婚约,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竟想着捡高枝儿,攀附权贵。」 沈琅仍辩解着:「母亲,士农工商,哪怕我沈家贵为皇商,但仍是上不得台面的最底层。」 「您可知道,我向来胸有丘壑,却为何偏偏考了三年才高中?如今我虽功名在身,可仕途难行,若娶崔相之女......」 话未说完就被养母厉声喝断: 「说破天去,娘只知道人要对得起良心!」 「阿萤不仅对我沈家有恩,更是与你青梅竹马的情分,你岂能负她?」 「明日我就要官媒婆递你和阿萤的合婚庚帖到官府,择日为你们完婚。」 良久,沈琅哑声道:「母亲既如此说,孩儿不敢不从。」 眼前,少女声如银铃,笑着说自己探访母舅,没想到能在这里巧遇。 又眼尾上挑,带着一股世家贵女的倨傲,将视线落在我的身上: 「这位姑娘怎么称呼?」 我回过神来,看着沈琅不动声色的离我远了一步, 镇定自若地介绍:「这是我义妹,阮萤。」 心中一寒,指尖掐得掌心生疼,又忍不住冷笑,他竟这样介绍我? 崔时宜轻笑:「阮姑娘长得不错,就是这衣裙发式土气了些,京中早些年前就不流行了!」 又捂嘴假装失言:「哎呀,我心直口快,你不会介意吧?」 不就是说我土气吗? 我并不想回应,只顾着摆弄手中的风筝线。 她于是雀跃着一副很有兴致的样子:「你们在放风筝?我也想玩,可惜没带风筝!」 沈琅转头吩咐我:「阿萤,便让崔姑娘也玩一会吧!」 我手上一用力,风筝线被我生生扯断,转眼飘上了天。 我无辜一摊手:「真不好意思,你看,它自己跑了,崔姑娘你不会介意的哦?」 她恼恨地朝我看了一眼。 那样的眼神,我再清楚不过。 那是幼年时面对同一块粗面窝头,将对方当做敌手。 随时准备先下手为强抢夺猎物和攻击敌人的眼神。 真好笑! 我和沈琅青梅竹马十一年,明明她才是那个侵夺者。 茗:嫡女阮萤#小说 #文荒推荐
00:00 / 08: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1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3
00:00 / 04: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会发电的“空中飞艇风筝”!中国1500米高空创纪录 俗话说“天上不能掉馅饼”,但中国科研团队却造出了能从天上“抓电”的宝贝——其实,它就是个造型类似空中飞艇的“发电大风筝”! 全球首台兆瓦级商用浮空风电系统S1500,9月19日至21日在新疆哈密淖毛湖基地首飞成功。这只“飞艇造型风筝”,靠氦气撑起流线型的飞艇式机身,再用高强度绳索像拴风筝一样固定在1500米高空,既能稳稳“兜住”高空强风发电,又不会像断线风筝那样被吹跑,一举刷新世界纪录。 这只“发电风筝”个头不小,长60米、宽40米,差不多有半个足球场大,“飞艇机身”里藏着12套发电机,总功率超1兆瓦。和地面上笨重的“大风车”比,它不用立高高的塔筒,材料成本省40%,度电成本降30%,像便携风筝一样,戈壁、海岛哪儿需要就能往哪儿放,一年满负荷发电超4000小时,顶传统风电干2到3年,计划2026年批量并网。 咱们的“飞艇风筝”还在不断“冲高”:2024年SS500飞到500米发电,2025年S1000升到1000米,这次S1500直接冲上1500米,三次刷新纪录。它还能当“应急风筝”,去年东北林区着火,断网断电时,S1000快速升空,20分钟就撑起50公里通信网,给无人机、救援机器人供电,最后救了3个人,现在已经进了北京安全应急装备库。 这只“风筝”的背后,是一群年轻人的坚持。2017年,19岁的盾天睿、翁瀚科就像琢磨风筝玩法似的,在实验室里算高空风能公式;2023年他们联合高校院所攻克难题,打破美国技术垄断。在湖南,他们找到“放风筝”的好场地,有产业链支持,现在订单超5亿,全产业链建成后产值能破百亿。 从实验室里画“飞艇风筝草图”,到1500米高空发电,这只“中国大风筝”不仅打破了技术壁垒,更让钱学森先生当年关于高空能源利用的构想,终于在这片土地上变成了现实。未来,咱们家的电,说不定就有它从天上“抓”来的清洁能源。#风能发电#科技与狠活 #科普知识 @央视新闻 @新华社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