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pcr实验步骤视频版🔥 qPCR实验通过ΔΔCT法计算出flod change从而得到RNA在不同处理下的表达情况。那么实验过程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跟着视频一起来看一下吧~ ✅实验准备 提前准备好cDNA(模板)、引物、SYBR mix、ddH20、耗材等 Tip:在冰箱里长期放置的试剂会挥发或析出沉淀导致液体不均匀,所以试剂都需要先涡旋混均后离心才可以打开使用~在使用时候要记得轴对称配平和拧上保护盖哦~ ✅试剂配制 一般情况下配制20uL体系进行qPCR实验,为了节省试剂和样品,也可以配制成10uL体系哦~因为需要配制复孔(技术学重复)以减小误差,所以可以先将除了cDNA以外的试剂配完,分装到PCR板上,再逐一添加cDNA 试剂 体积 2x SYBR mix 5ul 引物F/引物R 0.25ul/0.25ul ddH20 2.5ul cDNA 单独加入2ul ✅PCR布板 每一行连续的三个孔(如A1、A2、A3)作为技术学重复,加入一模一样的体系和cDNA。可以在板子上先每三个画一条竖线区分。 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技巧,做qpcr实验结果想要稳定就需要加样准确无误差的移液器,比如我们实验室就会单独放在一个实验台只进行定量实验,加样的时候可以边加样边抬手,让液体自然靠近pcr板,这样能够减少组内差异哦。 ✅上机过程 ✅数据计算 得到qPCR结果后,去除不符合实验要求的孔(点击omit),在三组生物学重复中使用ΔΔCT法计算相对表达量。可以在表格里直接计算哦~ #研究生日常 #实验室日常 #poppy的科研生活 #qpcr #医学生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5
00:00 / 04: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5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信息共享平台(CSTIS)监测发现:一种跨平台的勒索病毒BlackLock,其通过“加密数据+威胁泄露”的双重勒索模式,对政府、教育、制造等多行业用户开展攻击,可能导致数据泄露、业务中断等风险。     BlackLock是一种采用Go语言开发的勒索病毒,最早出现于2024年3月,最初以“El Dorado”为名活动,后更名为BlackLock。该勒索病毒可攻击Windows、Linux及VMware ESXi环境,覆盖企业服务器、虚拟化平台及网络共享设备。BlackLock一般通过钓鱼攻击、漏洞利用等方式渗透目标系统,利用WMI(Windows管理规范)远程执行命令删除卷影副本以阻断系统恢复,同时通过PowerShell脚本禁用Windows Defender等安全防护,并将该病毒扩散至内网其他设备。在数据窃取与加密时,BlackLock先通过内置工具扫描并窃取敏感文件,再使用XChaCha20流密码对文件进行加密,为每个文件生成唯一FileKey(文件密钥)和Nonce(随机数),并通过ECDH椭圆曲线加密算法保护解密密钥。此外,BlackLock支持命令行参数(如-path指定加密路径、-perc控制加密比例、-sort优先加密重要文件夹)实现灵活攻击,最终在受感染目录生成HOW_RETURN_YOUR_DATA.TXT文件,要求支付赎金以换取解密密钥。     建议相关单位和用户立即组织排查,及时更新防病毒软件,实施全盘病毒查杀,禁用不必要的端口,开展员工网络安全意识培训,并可通过及时修复安全漏洞、定期备份数据等措施,防范网络攻击风险。 (来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微信视频) #勒索病毒#黑客#中国红客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