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9: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47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道·說2月前
先生,为什么我拼命对别人好,却活得这么累? 道德经云:“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这句话是说,当一个人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个好人”、“不能做错事”的时候,他的善良就成了一种负担,一种表演。因为一旦你有了刻意,善意就变成了交易,德行就成了装饰。真正的德,是一种不自觉的流露,就像呼吸,不必提醒自己去做;就像阳光,不会想要照亮谁,却无处不在。 你付出的每一分好,都在心里暗中标了价;你说的每一句“没关系”,都在深夜变成了“凭什么”。这种表演式的善良,让你不敢拒绝,不敢表达,不敢承认自己的能量有限,活成了一座孤岛。 那么,如何走出这座囚笼?答案不是停止善良,而是改变善良的方式。 第一步:学会“课题分离”。 付出是你的课题,如何回应是他的课题。你负责真诚地给予,但不必对别人的情绪和反应负责。你的善良,不应以他人的感激为前提。 第二步:忠于“内心尺度”。 做一件事,停止问“我应不应该”,开始问“我愿不愿意”。将你行为的最高标准,从“别人的眼光”切换到“自己的心甘情愿”。当你的付出源自丰盈的内心,而非对亏欠的恐惧时,它便不再是消耗。 第三步:承认“能量有限”。 你不是普度众生的神佛,你只是一个需要吃饭睡觉的凡人。坦然承认自己会累、会烦,允许自己有照顾不到所有人的时候。做一个“刚刚好”的好人,远胜过做一个“完美”的烂好人。 请记住,你若想照亮世界,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盏不会熄灭的灯。#道德经#国学智慧#道德经解读#个人成长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