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7
00:00 / 03: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77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3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存在主义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其理论结构围绕着对人的存在、本质、自由、选择以及世界荒诞性的思考构建,核心观点之间相互关联,共同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1. 存在先于本质:这是存在主义的基石。传统哲学多认为事物先有固定本质,后有存在。但存在主义者如萨特主张,人出生前没有既定本质,是在存在过程中,通过自身选择、行动创造本质。比如一个人选择成为画家,不断创作实践,才成为“画家”,是存在的行动赋予其“画家”本质。 2. 世界的荒诞性与人的孤独:存在主义者觉得世界无既定目的、意义,充满荒诞。加缪用“西西弗神话”举例,西西弗不断推石上山,石头却反复滚落,这种无意义的重复就像人类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处境。人在这样的世界里孤独无依,因为不存在外在的权威或力量指引,一切选择和行动都要靠自己。 3. 自由与责任:存在主义强调人拥有绝对自由,在任何处境下都能自主选择。但这种自由伴随着责任,人要对自己选择的后果负责。萨特说,“如果我选择结婚,我就不仅对自己负责,还要对我的配偶、家庭负责”,自由选择意味着承担相应责任,不能逃避。 4. 他人即地狱:这一观点并非指人与人关系完全恶劣,而是强调他人的存在会影响自我认知和自由。在人际交往中,他人的目光、评价会束缚自己,限制个人自由选择和自我定义,人在他人的注视下会感觉失去部分自由。 5. 本真与非本真存在:人有两种存在状态。本真存在指人意识到自身自由,勇敢选择、积极行动,忠实于自我;非本真存在则是逃避自由和责任,随波逐流,按他人期望生活。像一些人盲目跟风职业选择,就是处于非本真状态,而坚持追求个人理想的人更接近本真存在。
00:00 / 1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
00:00 / 09: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8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9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