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1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2
#小荞原创 笑得出来的养育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像首歌…”客厅里飘来姑娘的号子,她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扶着墙,受伤的脚试探着轻轻落地。作为刚入职几个月的职场人,她上月意外韧带撕裂,医生叮嘱今天松开支架首日要完成千米移动,她倒把康复训练当成了“职场KPI”,每挪够一百米就冲我比个“OK”手势,笑声混着走调的歌声,把家里变成欢乐城。 看着她这股乐呵劲儿,我忽然想起20多年的养育路——从幼儿园第一次独自吃饭把汤洒满身,笑着举着空碗说“妈妈你看,我光盘啦”,到高考前模拟考失利,抱着我调侃“没关系,重来”;再到这次受伤,从医院出来第一句话竟是“妈妈,我可以参加残疾人运动会了”。这些藏在细碎日子里的笑声,恰恰印证了我在总结回看20多年历程所得:好的养育从不是自我牺牲的独角戏,而是能和孩子一起笑对琐碎的温暖旅程,笑声正是这趟旅程里最珍贵的“营养剂”。 提起养育,谁没经历过“苦大仇深”的时刻?她小时候追着喂饭,能把米粒撒得满地都是;青春期闹小脾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出来,我也曾对着紧闭的房门焦虑叹气。但后来我慢慢明白,笑得出来的养育,先始于父母放下“焦虑执念”。不再因孩子打翻水杯就慌神、因青春期叛逆就烦躁,反而能看见成长本就是充满试错与棱角的过程。于是,饭撒了就说“今天米饭想跟地板交朋友”,她闹脾气时就留张画着笑脸的小纸条,那些曾让我头疼的“麻烦”,反倒成了亲子间的快乐回忆。 更难得的是,这份“会笑”的能力,成了她对抗困境的底气。刚入职时她因不熟悉业务频繁出错,微信里却笑着说“今天又解锁了一个‘避坑指南’”;这次韧带撕裂,她一边远程处理工作,一边调侃自己“终于体验了一把‘慢生活’”。就像神经科学研究说的,长期被笑声滋养的人,更能在挫折中保持韧性——那些小时候我们一起笑对的“小插曲”,早已悄悄帮她养成了乐观的心态。 此刻姑娘还在客厅里“闯关”,拐杖敲击地面的声音和歌声交织在一起。我忽然懂得,笑得出来的养育,从不是刻意营造的快乐,而是教会孩子用轻松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当她在成年后依然能笑着应对受伤、工作压力,我知道,那些年藏在笑声里的包容与接纳,早已成了她最坚实的“心理铠甲”。这份能笑着走下去的勇气,贵!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15: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9
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