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3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87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4
#名人大咖 #人物 #传播正能量 被华罗庚误解的数学巨匠:姜立夫的一生,藏着中国现代数学的火种 你或许听过陈省身、江泽涵的大名,却未必知道他们的恩师——被称作"中国现代数学播种人"的姜立夫。这位一生未获中科院院士的巨匠,用89年光阴在中华大地播撒数学火种。 1890年,姜立夫生于温州农家,6岁丧父、10岁丧母,全靠兄嫂抚养成人。14岁祖父离世后,他从家馆走向学堂,20岁考取庚子赔款留美资格,成为温州最早的留美博士之一。在哈佛,他师从数学大师库利芝,29岁凭"非欧几里得空间变换"论文获博士学位,彼时华罗庚还未正式接触高等数学。 1920年,兄长病逝的消息传来,姜立夫即刻辞掉哈佛教职回国,接手南开大学刚起步的算学系。最初4年,全系只有他一位教师,同时开授微积分、非欧几何等8门课,板书连粉笔颜色都精心设计,还要求学生用方格纸做题养成严谨学风。 抗战爆发后,58岁的姜立夫只身随校南迁昆明,在西南联大执教。茅草屋里,他一边讲课一边筹建"新中国数学会",还受命筹备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即便物资匮乏,他仍坚持购置数学模型教具,让抽象的几何变得直观。 1949年初,已当选中研院院士的姜立夫,被迫随数学所迁往台北。但仅半年后,他便借口"汇报工作"只身返穗,又佯称病危接回家人,用花甲之年赌上对故土的忠诚。此后他创办岭南大学数学系,1952年并入中山大学,继续深耕几何教学。 这位圆素几何研究的先驱,最大贡献不在论文而在育人。他培养出陈省身、江泽涵等顶尖数学家,主持制定中国首部算学名词标准,从南开到中大,每到一处都亲手搭建数学系骨架。1955年中科院评院士时,华罗庚以"送资料去台湾"为由反对其当选,这段误解让他终生与院士头衔无缘。 1978年姜立夫逝世,家人遵遗嘱将百余册珍贵图书赠予中大。如今他的故居日均接待千名参观者,人们终于读懂:他一人撑起一个系的坚守,南渡又北归的抉择,比任何头衔都更耀眼。 没有惊天动地的宣言,没有世人追捧的荣誉,姜立夫用一生诠释:真正的大师,是把整个学科扛在肩上前行的人。他播下的火种,至今仍在照亮中国数学的天空。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7
00:00 / 08: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99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55
00:00 / 04: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