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1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4: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3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主页橱窗有蒋勋著的新书,出版社直发。 蒋勋老师读诵的《琵琶行》,那声音仿佛带着我穿越千年,与白居易一同置身于浔阳江头,感受那场跨越时空的相遇与共鸣。 当蒋勋老师那醇厚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响起,“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瞬间,一幅萧瑟的秋夜送别图就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江边的枫叶红得似火,荻花在秋风中瑟瑟发抖,主人下马,客人登船,本欲举杯共饮,却因没有音乐助兴而兴致全无,只能带着满心的惆怅准备分别。那种“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凄凉与无奈,被蒋勋老师演绎得淋漓尽致,让我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 而当那“忽闻水上琵琶声”,仿佛一道光照进了这凄凉的氛围。主人忘归,客不发,大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琵琶声吸引。蒋勋老师用他那细腻的语调,将“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与神秘展现得恰到好处,让我忍不住好奇,这位弹琵琶的女子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随着琵琶声的响起,“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蒋勋老师的声音仿佛与琵琶声融为一体,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复杂的情感完美呈现。那急促的弦音如急雨般倾盆而下,那轻柔的弦音又如私语般细腻温柔,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就像大珠小珠落在玉盘上,清脆悦耳,动人心弦。 再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蒋勋老师恰到好处的停顿,让那种无声的哀愁和怨恨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比有声的倾诉更加深沉,更加触动人心。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那激昂的弦音仿佛银瓶炸裂,水浆迸溅,又似铁骑奔腾,刀枪相击,将琵琶女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最后,“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声戛然而止,一切都归于平静,只有那江心的秋月依旧洁白如雪。蒋勋老师用他那沉稳的声音,将这份宁静与空灵诠释得恰到好处,让我沉浸在这场音乐盛宴中久久无法自拔。 #蒋勋 #疗愈 #心灵修行 #蒋勋细说红楼
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1
00:00 / 03: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马丁8月前
《南乡子·游拙政园》 (马丁作) 复补灌园殊。听雨飞虹阁影孤。寺塔凌波疑借景,何如。更有沧浪入画图。 宅业缀云无。只剩飘萍作履凫。休问与谁同坐好,嗟呼。恁似鸱夷泛五湖。 此词填于苏州。苏州古称姑苏,系春秋时吴国都城。拙政园初为唐代陆龟蒙宅,明代王献臣买下后用潘岳《闲居赋》“是亦拙者之为政也”喻归隐志,曾作太平天国李秀成忠王府,李鸿章的江苏巡抚行辕;【复补】喻拙政园曾一分为三,中部曾归嘉庆进士蒋棨所有,称“复园”,西部在清末民初为商界巨子张履谦所有,称“补园”;【听雨】轩在中花园,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飞虹】指小飞虹,中花园里的廊桥;【寺塔】即北寺塔,正名“报恩寺塔”,九级八面砖身木檐、高76米,始建南朝梁时,拙政园借其塔影倒映水中;【沧浪】指倚玉轩之西一曲水湾有三间水阁名“小沧浪”;【缀云】峰是东部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在兰雪堂北;【履凫】典出《后汉书·王乔》载王乔化履为凫而乘之往来的传说,亦用以泛称鞋;【与谁】指西花园“与谁同坐轩”,名取苏东坡《点绛唇》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句;【鸱夷】本指革囊,鸱夷子皮是古代牛皮做的酒袋,范蠡辅佐越王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取此别号遨游五湖,三次经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财。
00:00 / 04: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