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15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8
00:00 / 24: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29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8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05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1
00:00 / 08: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6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99
这首偈诵是弥勒菩萨的法语,蕴含着大乘佛法中甚深的般若智慧与修行要旨。我们来一起解读和赏析。 偈诵白话翻译与核心释义 · 不达真法界,起度众生意 · 字面意思:如果未能真正通达、证悟诸法实相(真法界),那么所生起的“我要度化众生”的念头。 · 深层含义:这里的“起度众生意”并非指慈悲心本身不对,而是指一种建立在“我”(能度者)、“众生”(所度者)和“度化行为”这三者实有基础上的分别心。凡夫未证空性,往往会执着于一个实在的“我”在度化实在的“众生”,这本身就落入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窠臼。 · 及庄严国土,生心即是倒 · 字面意思:以及“我要庄严佛土”这样的心念,一旦生起,就是一种颠倒妄想。 · 深层含义:同样,发愿庄严佛土是菩萨的伟大行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但若执着于有一个实在的“我”在庄严一个实在的“国土”,这就与诸法无我的空性真理相违背,因此称为“倒”,即颠倒的错误知见。 核心思想与佛法精髓 这首偈诵的核心,直指 “三轮体空” 的般若思想。 1. 破除法执,回归空性:弥勒菩萨并非否定“度众生”和“庄严国土”的菩萨行。恰恰相反,他是在教导如何以最正确、最圆满的方式去实践这些伟大行愿。关键在于 “心” 。未证空性时,一切善行都容易掺杂着“我执”和“法执”,使得功德不圆满,甚至成为修行路上的障碍(所知障)。 2. 无住生心:这与《金刚经》的核心教义完全一致: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菩萨应灭度一切众生,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 “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都是在说明,真正的菩萨道是在行一切善法时,内心能超越对能所、自他、功德的执着,安住在无所得的般若智慧中。 3. 真俗二谛的圆融: · 俗谛(世俗真理):我们要积极发菩提心,广行六度万航,度化众生,庄严国土。这是“有”的层面,是行为。 · 真谛(终极真理):在行持这一切时,心要了达这一切的本质是缘起性空,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是“空”的层面,是心念。 · 这首偈诵是从 “真谛” 的角度,来破除我们在行 “俗谛” 时可能产生的执着,从而达到 “悲智双运” 、 “空有无碍” 的最高境界。 对修行者的启示 1. 检验发心:在修行菩萨道时,要时常反观自己的心念:我是否在追求一个“伟大菩萨”的自我感觉?是否在计较功德的大小?是否觉得“我”在度化“某某人”?如果有,这首偈诵就是一剂清醒剂。 2. 修行重点在心:佛法的修行不仅仅是外在行为的圆满,更是内心执着的一分分破除。最高的庄严是心地的清净,最上的度化是令众生悟入实相。 3. 方向指引:它指引修行者,最终的归宿是契入“真法界”——即诸法实相。只有证悟了这个无我、空性的真理,才能生起无漏、无执、真正圆满的菩提心与菩萨行。那时的“度众生”和“庄严国土”,才是“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的自在无碍。 总结来说,这首弥勒菩萨偈诵是极高明的般若开示。它如同一位严厉的导师,在我们刚要升起一丝“我相”的骄慢或执着时,当头棒喝,提醒我们:万行皆空,慈悲不空,但必须以智慧为导引,方能直达彼岸。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