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8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93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SMAC-seq 引领多组学:同步揭示拟南芥与玉米的染色质 2020年,Nature Methods先后发表了两篇论文,推出了SMAC-seq技术。该技术依托纳米孔长读长测序,不仅能同时解析染色质的开放状态和DNA甲基化修饰,还一举解决了短读长技术的诸多痛点,最初被应用到人类和酵母当中。 传统的短读长染色质可及性检测技术在应用于植物样本时,通常面临实验操作困难、数据解析难度大等问题。2024年6月,Leandro Quadrana团队成功将SMAC-seq应用于植物领域(文章中命名为 SAM-seq),对拟南芥和玉米叶片进行了高分辨率染色质分析。 他们有哪些重要发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主要结论: 1、SMAC-seq清晰区分了染色体上高度开放的染色臂区域和高度压缩的着丝粒区; 2、发现了一类特殊的异染色质,虽然携带抑制性表观标记,但可及性并未完全“关闭”,而是处于一种“松弛”状态; 3、首次在单分子水平观测到“二价”染色质区域——同时存在激活和抑制标记,这些区域的可及性高度异质,很可能对应基因在细胞之间的动态开关; 4、准确捕捉到了转录因子ABI5的结合位点,且与ChIP-seq结果高度吻合; 5、在重复序列复杂的玉米基因组中,SMAC-seq实现了96%的覆盖度,远超短读长技术的50-64%; 6、发现玉米中转座子虽然甲基化水平高,但仍具有一定可及性,甚至可能参与基因调控! SMAC-seq技术为研究(大型)复杂植物基因组的染色质状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更为解析基因调控网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如果您想了解该技术,欢迎咨询我们! #贝纳基因 #科普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9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5: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