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
三年级上册的《所见》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8),清代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随园主人。他是“性灵派”诗歌代表人物,主张诗歌应抒发真情、表现个性,反对形式主义,作品风格清新自然、灵动活泼,著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文集》等。 创作背景 袁枚一生喜爱自然山水与田园生活,常游历四方,观察市井百态与乡村风情。《所见》创作于其漫游期间,捕捉到乡村牧童的日常瞬间,以质朴笔墨还原生活本真,展现清代乡村的纯真意趣。 诗歌赏析 《所见》短短四句,绘出一幅鲜活的牧童捕蝉图: • 动静相生:前两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牧童骑牛放歌,是动景,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生命力;后两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牧童因捕蝉瞬间静止,是静景,将童趣与专注刻画得淋漓尽致。动静转换间,画面戛然而止,余韵悠长。 • 质朴自然:语言直白如话,无雕琢痕迹,却精准捕捉牧童的神态(“闭口立”)与心理(捕蝉前的专注),尽显乡村生活的纯真质朴,传递出对自然童趣的赞美。 • 意境鲜活:通过“骑牛—唱歌—捕蝉—静止”的动态链,还原牧童的天真好奇,宛如一幅水墨小品,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折射出作者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小见大,借牧童之景,勾勒出清代乡村的宁静与生机,是袁枚“性灵说”的典型体现——以真情写真景,以瞬间定格永恒。 #古诗词 #古诗词鉴赏 #小学古诗词必背 #三年级上册 #学古诗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古诗词打卡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世称“韩昌黎”,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深远。其诗文风格雄健奔放,主张“文以载道”,代表作有《师说》《进学解》等。 作品赏析(《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这首诗是韩愈被贬潮州时所作,是其七律代表作,情感沉郁悲壮,兼具叙事与抒情,展现了诗人的刚正品格与复杂心境。 1. 首联(“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以“朝奏”与“夕贬”的强烈时间对比,凸显事态变化之快,“路八千”则极写贬谪之地的偏远,开篇即奠定悲愤基调,暗含对朝廷决策的不满。 2. 颔联(“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被贬的原因是“除弊事”(指谏阻唐宪宗迎佛骨),即便年老体衰,也不愿因个人安危放弃原则,彰显刚正不阿的气节。 3. 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即景抒情,“云横”“雪拥”描绘了秦岭蓝关的苍茫雪景,既写实旅途艰险,又隐喻政治上的阻隔与前途的迷茫,“家何在”“马不前”则强化了思乡与悲怆之感。 4. 尾联(“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转向对侄孙韩湘的嘱托,看似悲凉决绝,实则暗含不屈之志——即便客死他乡,也不改初心,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余味悠长。 整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凝练,气势沉雄,既是诗人个人际遇的悲歌,也是其“文以载道”、坚守理想的人格写照。#原创作品 #国学文化 #涨知识 #强烈推荐 @简简单单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第298集】#口技 #林嗣环 #传统文化传承#古人的智慧#文言文赏析 《口技》是清代文学家林嗣环创作的一篇散文,以精湛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口技艺术的神奇,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民间技艺的经典之作。 简介 文章聚焦一场口技表演,以时间为线,完整呈现表演的起承转合: - 背景铺垫:开篇点明表演场景——“京中有善口技者”,并强调道具极简(“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为后文凸显技艺高超埋下伏笔。 - 表演过程:口技者仅凭声音,先后模拟了“一家四口深夜苏醒”(妇人惊觉、丈夫呓语、小儿啼哭、大儿絮叨)、“渐入静谧”(呼吸声、打鼾声)、“突发大火”(呼救声、风声、救火声、房屋倒塌声)三组场景,声音从细碎到喧闹,从静谧到混乱,层次清晰,画面感极强。 - 结尾呼应:表演结束后,“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开篇道具描写完全一致,强化了“无他术,唯口技耳”的震撼感。 赏析 1. 以简驭繁,反衬技艺 全文始终强调“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的简单道具,与表演中模拟出的复杂声音(人、物、环境等)形成强烈对比,通过“简”反衬出口技者技艺的“繁”与“精”,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表演的不可思议。 2. 声音描写,层次分明 文中对声音的刻画极具逻辑性:从“醒”到“睡”,声音由动转静,细节入微(如“妇拍儿亦渐拍渐止”);从“静”到“乱”,声音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如“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仿佛一场听觉盛宴在读者眼前展开,尽显声音的“立体感”。 3. 侧面烘托,增强感染力 文中多次描写听众的反应,如“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通过听众的专注与赞叹,侧面烘托出口技表演的逼真与精彩,让读者更易代入场景。 总之,《口技》以简洁的语言、巧妙的结构和生动的描写,将一场无形的声音表演化为有形的文字艺术,既展现了民间技艺的魅力,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高超表现力。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5: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
……3月前
一分钟了解贾青 @何晟铭 (有谱写作兵)三人皆居丹徒 十三世徐陵 (507-583)字孝穆 文学家 尚书左仆射。二房 以下略 居丹徒 十四世徐彻 父君宾。梁秘书郎 尚梁元帝安昌公主 居丹徒,陈国灭被掳至北方,后居偃师 十五世徐旷字文远(549-623)南齐司空徐孝嗣的五世孙。大学者 国子博士 东莞县男 以原籍地封爵。生于丹徒而长于偃师 《旧唐书》 十六世徐士安 居偃师 十七世徐宏敏字有功(636-703)大理寺卿居偃师。巜徐有功徐有业上家谱状》的乃二房徐有功 ,两者非一人,差一辈《旧唐书》 十八世徐惀 (668?-?)居偃师 十九世徐㲄 (700?-?)居偃师 二十世徐寿 (732?-?)居偃师 二十一世徐宰 (764?-?)居偃师 二十二世徐商字义声(800?-874?)大中三年进士,因在中条山读书,以河内济源籍考试 以吏部尚书卒官。东莞县子 (以原籍封爵)《旧唐书》 二十三世徐彦若(830?-901)居偃师。刑部侍郎徐有功六世孙。(数一数居然是七世孙了?另有一个错误在宰商父子之间又加一陶,那不成八世了,大错!不论七世六世皆因徐有功实为两人、长房二房各一人,差一辈、且同为逵之公之后)咸通十二年872 年进士 齐国公 (东莞县小,公爵等同于诸侯,东莞亦属于齐国,亦以故籍封爵)宰相 司空 太保 青海节度使《新唐书》 二十四世徐绾(860?-?)唐兵部郎中《附在徐彦若传后》 二十五世徐道远 (890?-?) 二十六世徐昶 (920?-?)字秉彝。960年间任歙州刺史,迁居徽州歙县。四子 二十七世徐培(950?-?)徐堪、徐增、徐圭(965?-?)居徽州歙县 转发0评论0赞1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发表评论等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