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6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校门口那些默默守护、接送孩子的爷爷奶奶们,如今竟成了备受争议的焦点。 最近,广州南沙区一所小学的一则建议,在家长群体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学校发文提议,尽量不让老人接送小孩,给出的理由是老人的身体状况可能会带来安全风险。乍一听,这似乎有点道理,但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校门口那些满脸慈爱、拎着书包、紧紧牵着孩子小手的老人时,不禁要问:他们真的是所谓的“风险”吗? 先别忙着指责学校不了解民间疾苦。仔细研读那份建议,字里行间其实也蕴含着几分关怀之意。长时间在校门口等待孩子放学,老人很容易体力不支,他们同样也需要被呵护、被照顾。学校的初衷或许是出于善意,想提醒家长多关注老人的健康状况。然而,现实却给了这一美好初衷一记沉重的耳光。 在大城市里,双职工家庭的父母们生活节奏紧凑。早上七点,天还未完全亮透,他们就得匆匆出门奔赴职场;晚上七点,夜幕早已降临,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即便情况稍好一些的,也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而孩子们下午三四点就放学了,这个时间点,父母们还都在单位忙碌,除了不用上班的老人,还能指望谁来接孩子呢? 数据是不会说谎的。中国老龄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66.47%的老人都在帮子女照顾孙辈。北京市统计局2023年的调查更为直接,38.3%的家庭依靠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接送孩子上下学。这哪里是什么自主选择,分明是无数家庭在职场生计和孩子接送难题之间,无奈做出的艰难平衡。 问题的关键从来都不是老人能不能接送孩子,而是我们的社会有没有为双职工家庭提供足够的支持和解决方案。学校说老人接送有风险,那课后托管服务能不能延长到晚上七点,和家长下班时间相衔接呢?学校担心老人体力不支,那家校直达的定制公交能不能覆盖到每一所小学呢?目前,一些学校的课后服务到五点多就结束了,可家长往往要加班到晚上八点,这中间的几个小时的空白,最终还是得靠老人来填补。 校门口的老人们,他们绝不是问题的制造者,而是实实在在的问题解决者。他们用自己宝贵的晚年时光,填补了社会托育服务的空白,扛起了双职工家庭育儿的重担。他们的付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和感激。 与其简单粗暴地建议不让老人接送孩子,学校和社会更应该深入思考如何让课后托管服务更加灵活多样,如何让定制公交进校园的政策更加普及,如何让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能够更好地适应三点接娃的现实需求#抖音创作者中心 #事件背景 #创作灵感
00:00 / 03: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