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4: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解读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 (张月石) 教学是一门艺术,中学物理教学更是一门美的艺术。然而,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少物理教师认为,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只不过是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罢,似乎无美之处,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其实只要我们稍稍留意,物理教学中的美无处不在,抓住这些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无疑大有益处。艺术教育主要不是技术教育,不只是教学生弹琴、拉琴、唱歌,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的鉴赏力。 物理教学中的语言美。物理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语言不能全用生活用语。曾听过一位物理老师,满口民间俚语的讲课。比如,这位教师在上杠杆的时候,一位女生调了一个小皮,老师走到女生跟前责道:“我一杠杆撬你过去喽!”。惹得课堂哄堂大笑。尽管课堂气氛不错,可是课后,居然有学生说这位教师上课太俗了。但是,如在讲光现象部分的知识时,本身较抽象。倘若全节用书面语言讲课,又让人觉得装腔作势,而且学生也难懂。如用介于生活用语和书面语之间的语言,那就会好一些。齐白石说过,太似生活语则是媚俗,太像书面语则是欺世。若我们能尽量控制在似与不似之间,再注意说话时的节奏韵律,找准逻辑重音,就会在学生脑中留下运动轨迹,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物理教学中的美的含量。从而,培养了学生物理语言美得能力。 “杯水琴歌”—-物理教学中的声音美。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人能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大音调高,反之,音调低。如果抓住课本中的习题,挖掘它的美,制作一套“水杯琴”,学生就会轻松地掌握这三个概念。如图,准备八个规格相同的玻璃杯,分别在八个杯子里注入适量的水,并用筷子反复试敲,改变杯中水柱的高度,让其发出不同的声音。装不同量得水,定不同的乐调。用标签将简谱1、2、3、4、5、6、7、1贴在杯上,再找一首简单的歌曲,如《离家的孩子》的简谱,向学生演奏。学生在音乐声中进行美得鉴赏性,进而就深刻理解了音色、音调、响度的区别,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欣赏声音美的能力。 1 2 3 4 5 6 7 ⅰ 物理教学中的运动美。在进行大气压强教学时,都会提到马德保半球实验,但不少教师在在做马德堡半球模拟实验时,一手握着马德保半球,一手操作抽气机(或抽气筒),过一会儿,用自己的双手向学生
00:00 / 04: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