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古道尔:与黑猩猩共生的生命行者 1934年生于伦敦的珍妮·古道尔,童年便与动物结下不解之缘——父亲送的绒布大猩猩伴她成长,母亲包容她将蚯蚓藏进卧室的怪癖,《人猿泰山》更让非洲丛林成为她心中的向往 。虽因家境贫寒未能上大学,她凭借秘书文凭攒够旅费,23岁时终于踏上魂牵梦萦的非洲土地。#珍妮古道尔 在肯尼亚,她偶遇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其对动物的赤诚打动对方,获聘为秘书并参与野外探险。利基看中她的共情力与女性身份,力排众议派她研究黑猩猩,即便她毫无专业学历。1960年,26岁的古道尔在母亲陪伴下,带着仅够支撑6个月的经费,闯入坦桑尼亚贡贝溪国家公园的密林。 最初的观察充满挫败:黑猩猩见她便逃,她每日匍匐树丛,模仿它们的叫声与动作,哪怕被荆棘划伤、遭遇毒蛇猎豹也不退缩。整整15个月后,一只名叫“大卫·灰胡子”的黑猩猩终于接纳了她,甚至握住她递出果子的手——这一幕成为她永生难忘的奖赏 。 这份信任换来颠覆性发现:她目睹“大卫·灰胡子”剥去树枝叶片、蘸唾沫掏白蚁,打破“人类是唯一会制造工具的物种”的定论;记录到黑猩猩协作捕猎疣猴,证明其并非素食者;还观察到它们复杂的社交行为与喜怒哀乐,甚至长达四年的“贡贝猩猩战争”。这些发现虽遭学界质疑,但她用持续十年的严谨记录赢得尊重,1965年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在丛林坚守38年,金色马尾熬成银发,她却在1986年目睹森林锐减后,毅然从科学家转型为环保布道者。1991年,她在坦桑尼亚创立“根与芽”项目,从16名中学生起步,如今已蔓延至百余个国家,近万个小组 。此后三十余年,她每年奔波超300天,右臂因频繁握手签名劳损难抬,仍坚持全球演讲,用“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的理念唤醒人心。 她曾记录黑猩猩救助人类研究者的温暖故事,也直面其“阴暗面”,却始终坚信生命的联结。90岁高龄时,她仍通过社交平台传递希望,直至2025年离世,用一生践行“为自己热爱的事倾尽所有”的信念。从丛林观察者到环保先驱,古道尔用热爱与坚守证明:跨越物种的理解,能为地球带来真正的希望。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5: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