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真的哭了,那玛峰5588米,终于亲见贡嘎 这次的旅程非常幸运,应该是五一假期天气最好的一个早晨登顶,其他天似乎不是大雾就是暴雪,一扫21年贡嘎环线徒步时,没有看到主峰的遗憾。当黑夜退去,阳光照射在贡嘎主峰,我真的流出了眼泪。太震撼了,无法置信。群山之上,眼前是贡嘎主峰,它就静静在那里,看著千万年底下的生命一轮又一轮,而我正朝向它走去... 继去年完成四姑娘山大峰、二峰以及速攀哈巴之后(对,都还没有剪视频...),雪山成为我年度计划的一部分。未来几年,每年1-2座五千米,逐步增加技术难度,接著挑战六千米,然后... 爬雪山并非要跟越野跑那样,挑战体能极限,到终点可以直接躺下。相反的,我想练习,能过量保持余力,让自己觉得很轻松,一切都在掌控中的登顶。这跟全程有信号,有问题就退赛的越野跑不同,尽管每次都是有向导或者商业团,但雪山上,出事了,就真的是掰掰了。 从去年第一次,穿戴各种野路越野装备连攀四姑娘大峰二峰,然后手指冻到发麻数月后,我开始详细充分复盘各种问题在我的手机备忘录,包含天气、装备使用、补给、身体感觉以及沿途的各种问题与后续优化方案。 任何小问题都从细节的不舒适开始,就如同超过百公里的比赛,腿部一开始的小小紧绷都可能会演变成无法继续比赛的疼痛。因此,尽管爬雪山的体感疲累度远远低于越野跑,但我5千米天气晴朗下的小问题,不解决与不重视,未来某天在7千米山上遇到恶劣天气,那...或许就再也回不来了。比如,手指冻僵无法操作绳索等技术装备。 这一次给自己打了M+,登顶过程非常轻松,手部冰冷问题完全解决,但能量补给频次、穿衣时间点、高反吃不下东西的解决办法,都还有改善空间。 下一座,乌库楚!#雪山🏔
00:00 / 04: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8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