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6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8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6
00:00 / 0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5: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
凱鴻4天前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台湾在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很多名称,这些名称不仅反映了台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政治和文化背景,也见证了其与我国大陆之间的紧密联系。 1.殷商时期,称台湾为“岱舆”、“员峤”,把澎湖列岛叫做“方壶”。 2.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凋题国”。如战国时期的《禹贡》记载:“岛夷卉服,厥篚织贝。” 3.秦朝时期,称台湾为“瀛州”、“蓬莱”。秦灭汉兴,称台湾为“东鯷”。如《汉书》记载:“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 4. 三国时期,称台湾为“夷洲”。如三国时期东吴沈莹所著的《临海水土志》,其记载:“夷洲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 5.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如《隋书》记载:“三年二月,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何蛮言之,遂与蛮俱往,因到流求国。” 6.元朝时期,称台湾为“琉球”。元朝时期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将台湾称为“琉球”,该著作开篇为“彭湖”,次篇为“琉球”,其后为“三岛”。 7. 明朝时期,称台湾为“东番”、“鸡笼”、“魍湾”、“大湾”、“大员”、“台员”、“埋怨”。如明朝官方文书《明神宗实录》称台湾为“东番”。 此后郑成功改称“东都”,其子郑经改为“东宁”。如清朝时期季麒光《蓉州文稿》记载,万历间(1573—1615),“海寇颜思齐踞有其地,郑芝龙附之,始称台湾”。” 8.清朝时期,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布政使司。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升台湾府为台湾省。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4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