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說1月前
先生,为什么越长大,越感到孤单? 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你问我为什么,答案很残酷:孤单,不是你人生的意外,而是你生命的底色。道,是独立的存在;而你,作为独立的个体,本质上也是一座孤岛。你和世界的关系,归根结底,就是你一个人的关系。 年轻时,父母、爱人、朋友用他们的爱与陪伴,为你造了一座热闹的宫殿,让你误以为人生就是一场永不散场的盛宴。 长大,就是从这座宫殿里,被现实客客气气地请出来,独自一人,看见外面那片真实、浩瀚且寂静的旷野。 你害怕这片旷野。 所以你拼命往回跑,跑回人群里,拿起手机,刷着别人的热闹,点着廉价的赞,伪装合群,以为这样就能逃避。 但你逃不掉。你越是害怕独处,人群中的孤单就越是刺骨。你越是渴望被拯救,言不及义的客套就越是诛心。 所以,请试着在生活中,刻意地“留白”。这不是让你与世隔绝,而是让你重新夺回与自己、与他人深度连接的能力。具体可以试试三件事: 第一,清理你的“社交噪音”。 一个饭局,若只剩客套的劝酒,不去也罢。一个微信群,若只剩信息的轰炸,退出也好。像打扫房间一样,定期清理那些只消耗你、却不滋养你的人和事。倒掉杯子里的沙石,才能装得下甘泉。 第二,重建你的“独处时间”。 每周给自己至少半天“失联”的权利。关掉手机,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一个人去吃一顿饭,不是孤僻,是认真品尝食物与生活的本味。高质量的独处,是让你成为那个稳固的“轴心”。 第三,投资你的“深度关系”。 与其参加十场百人派对,不如约两位知心好友,进行一次不看手机的深度长谈。真正的关系,不在于广度,而在于深度。放弃对数量的执念,专注于质量的经营。浅浅的池塘,养不出大鱼。 当你不再把“不孤单”当成人生必须完成的任务时,你才真正获得了自由。 所以先生,人生的修行,不是想办法驱散孤单。而是终于学会,如何独自站在那片旷野上,安然地欣赏月光。#道德经#国学智慧#道德经解读#个人成长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