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当细胞分裂的微观结构被放大10亿倍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幅令人惊叹的画面。 在这个微观世界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它们如同色彩斑斓的丝线,在细胞分裂前期逐渐凝聚成清晰的形态。每条染色体都由紧密缠绕的DNA分子和蛋白质组成,DNA双螺旋结构此时就像一条巨大的、旋转的宇宙星云,承载着生命的遗传密码。 进入分裂中期,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仿佛是宇宙中排列有序的行星队列。而到了后期,连接姐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向细胞两极移动,如同被某种神秘力量牵引着的星辰,各自奔赴不同的方向。 与此同时,细胞内的线粒体也在积极活动着。这些被称为“动力工厂”的细胞器,在放大10亿倍后,呈现出复杂而精细的内部结构,它们通过呼吸作用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就像一个个不断喷发着能量的小型宇宙天体。 在细胞质中,各种微小的囊泡和小泡穿梭往来,它们有的负责运输细胞内的物质,有的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仿佛是在细胞这个宇宙中忙碌运行的小行星和彗星。而细胞骨架则如同宇宙的框架,维持着细胞的形态,并为细胞内的各种活动提供支撑和运输轨道。 当细胞分裂进入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渐解螺旋,恢复为染色质状态,核仁、核膜重新出现,就像一场盛大的宇宙演出结束后,舞台渐渐恢复平静。同时,细胞质开始分裂,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一个新的生命循环又将开始。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
00:00 / 07: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8: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5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1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7: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徐伟忠1周前
激素协同与拮抗:植物生长的“平衡术 植物体内的五大类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并非各自独立工作,而是通过“协同”与“拮抗”的相互作用,维持植物生长的动态平衡,堪称一套精密的“平衡术”。 协同作用体现在促生长激素间的配合上。生长素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横向分裂,两者搭配能让植株既长高又长粗;赤霉素加速茎节伸长,与生长素协同作用,能让作物更快生长。在组织培养中,这种协同作用尤为关键:仅用生长素,只能诱导形成无结构的愈伤组织;添加细胞分裂素后,愈伤组织才能分化出芽和根,只有两者比例适宜,才能培育出完整的种苗。 拮抗作用则主要体现在“促生长激素”与“抑制生长激素”之间。脱落酸能促进休眠和器官脱落,而赤霉素能打破休眠、促进生长——秋季叶片中脱落酸含量升高,叶片开始变黄脱落,若此时喷施赤霉素,就能延缓叶片衰老,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叶片脱落,而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衰老,两者作用相反:用乙烯利催熟水果时,若搭配少量细胞分裂素,就能在加速成熟的同时,减少果实软化变质,保持新鲜度。正是这种“一促一抑”的平衡,让植物能适应不同环境,精准调控生长节奏。#徐伟忠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