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58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针对中国进一步加强稀土出口管制的措施,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这两天不断发声,放狠话,指责中国是在和全世界作对,还说即使引发股市下跌,也会在这个问题上对中国强硬。他还提到,美国现在要通过投资入股和设定价格下限的方式,来重振本国的稀土产业,和盟友一起在短时间内重建稀土供应链。 我看到国内一些专家也在怀疑中国的稀土能否成为“杀手锏”。认为只要美国重新重视稀土产业,要不了几年人家又可以摆脱对我们的稀土产品依赖。这些人对于产业链的理解也挺有意思。说到芯片、光刻机时,他们会说美国和西方在产业链上深耕了很多年,我们一时半会儿很难追上。但在稀土问题上,观点又反过来。说稀土到处都有,分离技术上也没有什么秘密,重建起来并没有那么难。 他们可能缺乏一些最工业生产的常识。但它的工艺非常复杂,涉及的领域也特别广泛。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持续努力,才形成了现在这样成熟的产业。 我这里有一套关于稀土的书。这两本书前言写于1976年10月,组织编写这套书的过程是在70年代初就开始了,出版日期是1978年。当时这套书印了7100册,凝聚了很多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科研成果。 而且,在这之后,中国的稀土产业并没有停滞,一直在持续发展。不断有成千上万的专家、学者和工程师在这个领域深耕。这可不是说你投点钱,几年时间就能赶上的事情。 所以,稀土到底是不是“杀手锏”?你看看最近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反应,就能看出来他知道,所谓重振稀土产业,他们其实干不成这件事。在这一点上,他是有常识的。#稀土 #贝森特#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3
00:00 / 07: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