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02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小荞原创 那些年,我一个人活成一个团队 夜里,家灯把我的影子投在墙上,有时像个弓着背的妈妈,有时像个伏案的职员,有时又像个捧着书的姑娘——这大抵就是我过去三十年的模样,一个人,活成了支撑一个团队。 清晨的闹钟是团队的冲锋号。先化身“后勤组”,把女儿的书包塞满热牛奶和三明治,看着她蹦跳着冲进校门,再转身换上西装,切换成“业务组”。会议室里说话,键盘上敲出方案,午休时和同伴聊聊天再看看信息,再眯上十几分钟;或者一周抽两次回老家看母亲,变成“赡养组”。傍晚接女儿放学,厨房的油烟里要当“炊事组”,“技术不够爱心来凑”,煮熟能吃饱也滋养了自己和姑娘;而后姑娘开始作业,妈妈洗刷衣服,夜色早已深染过窗台。但总有些时刻,属于我自己的“成长组”。沙发上的抱枕还留着女儿的体温,我会蜷进床头的角落,翻开那本总也读不完的书。读《飘》时跟着郝思嘉喊“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仿佛白天被客户驳回的方案也有了转机;读汪曾祺的草木,会想起小时候,赤脚走在田埂上的情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每逢周末,还组织读书会、贪吃会,带着姑娘一起,在设计、组织、实施活动中成长自己、锻炼姑娘,往往我“妈妈是主持人姑娘是签到官”。书页里夹着女儿画的小纸条,歪歪扭扭写着“妈妈是超人”,也夹着我抄的诗,“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原来我这个“团队”,既有扛事的坚硬,也有藏在字里行间的柔软。 有人说五十岁该歇一歇,可我总觉得,那些年一个人分饰的角色,早把日子酿成了醇厚的茶。女儿如今能独当一面,母亲的身体也平稳,而我枕边的书换了一本又一本,从思维没跟着年龄生锈,灵魂里还留着当年读诗时的雀跃,那一袭书香,自那年爱上就不曾放下。就这样读着翻着,得遇苏东坡,也得遇《巴拉吉预言》。原来所谓活成团队,不是被迫的坚强,而是在鸡零狗碎里,悄悄为自己留了一块生长的土壤。现在的我,早已在接送孩子点岗位上退下来,偶尔孩子回来,也只是短暂的,笑把它叫作“下岗女工再就业”。原来那些年像陀螺般转,在鸡零狗碎里拆碎自己,在夜深人静时候整合自己,竟悄悄养出了底气。没弄丢照顾家人的责任,更没丢了在生活里里持续生长的自己。所谓活成团队,是在车水马龙里为自己留方土壤,让思维跟着书页鲜活,让灵魂在墨香里有趣。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