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8: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6: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
暗夜轰鸣:朝鲜午夜阅兵与金正恩的统治密码 当平壤的午夜钟声敲响,一场盛大的阅兵式在夜幕笼罩下拉开帷幕。2024年10月10日,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纪念日,金正恩选择了这个特殊时刻向世界展示他的军事肌肉。这场延续至次日凌晨的阅兵,直到数小时后才由朝鲜官方媒体对外公布,而卫星图像早已捕捉到了那些令人瞩目的新式武器——尤其是射程可达美国的“火星-20”固体燃料导弹。 这不是孤例。回望过去五年,朝鲜举行的八次阅兵无一例外都在夜间进行,与金日成、金正日时代的白天阅兵形成鲜明对比。这一转变绝非偶然,它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金正恩政权独特的统治逻辑与战略考量。 黑夜成为了军事展示的最佳幕布。在精心设计的灯光效果下,导弹的金属外壳闪烁着冷峻光芒,士兵的步伐在探照灯的追踪中更显威严。这种戏剧化的舞台设计,不仅强化了武器的威慑力,更将阅兵本身转化为一种政治仪式。当世界在沉睡时,朝鲜却在展示其军事力量,这种时间选择本身就传递着某种不言而喻的信息:我们随时准备着,即便在最深沉的夜。 从传播学角度看,午夜阅兵创造了独特的“信息时差”。当国际媒体焦急等待却只能依靠卫星图像拼凑真相时,朝鲜官方掌握了完全的信息主动权。这种延迟发布策略,既制造了悬念,又确保了消息以最符合政权利益的方式被解读。在信息时代,能够控制信息流动的节奏,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宣示。 金正恩的夜间阅兵,与先父金正日钟爱的白日盛典形成耐人寻味的对比。金正日时代的阅兵,阳光下的方阵与欢呼的人群,更像是一场国家力量的庆典;而金正恩选择的黑夜,则更接近于一种战略威慑的实战演练。这种转变或许反映了两位领导人对权力展示的不同理解——前者倾向于传统的国家威仪展示,后者则更注重战略威慑的实际效果。 “火星-20”导弹在夜色中缓缓驶过广场,它的射程足以触及美国本土。金正恩不厌其烦地展示这些武器,正是因为它们是与西方博弈中最有效的筹码。在朝核问题陷入僵局的背景下,这些午夜阅兵成为了朝鲜与国际社会对话的特殊方式——一种不需要言语却能震动各方神经的强硬表态。 当世界习惯于在白日的阳光下展示力量时,朝鲜选择了黑夜。这不仅是一种战术选择,更是一种战略宣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真正的力量往往隐藏在阴影之中,只在必要时才显露真容。理解这一点,或许正是解读朝鲜行为逻辑的关键所在。
00:00 / 03: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6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7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7
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7: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