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2
德德木6天前
一、极端退缩 婴儿遭受极度刺激或痛苦时,只需进入睡眠便可解脱。因此,退缩至另一种意识状态是可观察的、人类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措施。婴儿本性喜欢采用退缩来处理应激;研究者观察到,越是敏感的婴儿越容易产生退缩行为。此类素质的个体有丰富多彩的内心幻想,并认为外部环境艰难险阻,因而望而却步。 成年人的退缩常见于社会或人际情境,用沉溺于内心的幻想来替代与他人交往时的压力,此外,习惯性使用药物来改变意识状态同样可被视为一种退缩。 关系模式:养育者及其他早年重要客体的过度关注和情感侵入都将强化个体的退缩;反之,对儿童的要求置若罔闻,任其自流也使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内心想象去应对外部刺激,这种忽视和隔离也将加速退缩的形成。分裂型人格正是长期依赖退缩性防御而产生的恶果。 退缩的明显弊端:它阻止个体去积极寻求解决人际问题的方法。与这样的分裂型伴侣相处时,人们常常很难激起他们的情绪反应。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他只会不停地摆弄电视遥控器,毫不理会我”。尝试与长期退缩于内心世界的人进行情感交流是对伴侣的耐性的挑战。心理治疗过程中,这类受到严重情绪困扰的群体也很难与治疗师互动,面对治疗师的努力尝试,他们常常会将其拒之门外。 退缩的主要优势在于:能使个体在较少扭曲现实的情况下逃避心理压力。个体通过退缩来逃离现实,获得内心慰藉。因此,他们通常需要对现实危机异常灵敏。尽管他们对自身情感普遍缺乏表达,但却对他人的感受超乎寻常地敏锐。心理量表也显示: 具有这类特质的人常常具有非凡的创造能力。 #心理学#心理咨询#分享#育儿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很多家属把“昏迷”和“植物人”划等号。实际上,有一种昏迷患者,是可以苏醒的,那就是微小意识状态的昏迷病人。什么叫微小意识状态呢?家属可以通过下面几个动作简单测试一下。 第一,是否有疼痛反应。比如用手掐患者或者拧患者的耳朵,病人知道是哪里疼,并且有躲避的意识,就说明他有一定的意识,我们医学上称之为“疼痛定位”。 第二,是否能视觉追物。家属可以拿镜子在患者眼前慢慢移动,建议距离15-20cm,如果他的视线可以跟踪镜子移动,我们也把它认为是有意识的表现;假如患者不能睁眼,可以用手电筒照射患者的眼球,看看眼球是否转动。我们医学上把这个成为视物追踪。 第三,跟患者讲一些情感、情绪比较强烈的事情,假如患者的心电图有波动,或者眼睛流泪,说明他的意识水平也是不错的。当然了,这几个简单的动作只能作为测试,如 果想具体或者精准地判断,还是建议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和评估,比如脑电图、影像片子、患者的状态视频等等。还需要提醒家属的是,病人达到了微小意识状 态,并不意味着能100%醒来,更不意味着不付 出任何精力就可以“坐等苏醒”,家属需要积极 带病人接受一切可行的促醒方案,包括针灸、 药物、高压氧、电疗、外科手术等。真心希望 每位昏迷患者都能早日醒来,迎接新生。#神经损伤 #康复 #科普 #昏迷 #植物人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