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2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9: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葫芦娃2月前
在榆次区长凝镇的群山中,狼窝村像一枚被时光磨旧的印章,盖在海拔1700米的山褶里。如今它只剩几孔残窑和断墙,却藏着三段被名字串联的往事。 最早叫“羊儿坪”时,这里该是另一番模样。传说那时水草漫过脚踝,牧羊人甩着鞭梢,羊群在坡上滚成白浪。村名就随这景象生出来,带着草香与羊咩的温软。可不知从哪年起,山林里的狼多了起来。秋冬夜,狼嚎能穿透窗纸,第二天常能在羊圈旁见到带血的爪痕。村民举着火把驱赶,却像驱赶山间的雾气,野狼群依旧在晨昏出没,“羊儿坪”的名字渐渐蒙了层阴影,反倒是“野狼窝”的称呼在私下里传开。 清朝时,邻村“绿豆坪”改叫“监望村”,那“监视”的意味刺得村民不安。本就被野狼搅得心烦,又添了被窥探的憋闷,索性将村名改作“狼窝村”。这名字里藏着两层意思:一来山窝确是野狼地盘,二来暗喻像狼一样不受管束。村民大概没想到,这名字会像山间的老藤,一缠就是几百年。 再后来,日子困窘起来。狼窝村藏在深山,路是绕着石头转的,粮是看天收的,匪患和天灾像影子追着人跑。村民望着破败的窑洞,开始惦记“富庄”这个名字——“富裕安宁”四个字,写满了对好日子的盼头。可这念头搁了许多年,直到1981年才正式更名。只是习惯比官方文书更顽固,人们嘴上仍叫着“狼窝村”,仿佛那两个字早刻进了山岩里。 终究没能富起来。山路太陡,日子太苦,年轻人陆续走了出去,最后一户人家锁门时,钥匙大概是挂在了老槐树上。如今这里成了无人村,倒成了户外爱好者的路标,20多公里的徒步线路绕着盘肠岭,会经过那些爬满薜荔的断墙。有人说,“狼窝”这名字太硬,带着荒凉气,注定留不住人。 其实哪有名字定命运的道理。从“羊儿坪”到“狼窝村”再到“富庄”,不过是村民对着山喊出的心声:先是对丰美的赞叹,再是对境遇的反抗,最后是对未来的祈求。如今山风穿过空窑,像在重复这些名字,而狼窝村就在这风里,成了山的一部分,把人间的酸甜都酿成了沉默的故事。
00:00 / 04: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
00:00 / 1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1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