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古文观止》打卡Day130|与陈给事书 读《与陈给事书》,如见韩愈剖白心迹的恳切模样——字里行间藏着旧友疏离后的迷茫、恍然大悟后的懊悔,更有寒门士子面对权贵时“不卑不亢诉原委”的清醒,道尽中唐士人“想靠近却犹豫、想解释怕唐突”的复杂心境。 ✅ 开篇叙旧:以“旧识”拉近距离 文章以“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起笔,先提早年受赞的交集,再叹“贫贱奔走”导致的疏远,没有刻意攀附,只以平实叙述勾勒过往情谊。既点出“曾有交集”的基础,又为后文“疏远生隙”“今欲解疑”铺垫背景,让“致信释惑”的举动显得自然不突兀,开篇便立住“旧友而非攀附者”的身份。 ✅ 中间析因:以“悟悔”解疏离之惑 面对两次拜见“温容变冷容”的落差,韩愈没有怨怼,反而自我反思:悟到“邈乎其容”是怪自己“来之不继”,“悄乎其言”是暗示心意,将疏远归因为“己之不敏”而非对方轻视。这种“先自省再释疑”的写法,既显谦逊姿态,又委婉传递“仍念旧情、渴望修复”的心意,把“怕被误解”的忐忑与“愿解隔阂”的真诚说得细腻动人。 ✅ 结尾表意:以“献文”表诚意 文末韩愈不敢贸然登门,便“自疏其所以”,还献上《复志赋》等诗文,坦言“有揩字注字处”是因“急于自解而谢”。不掩饰文稿的粗糙,反而更显坦诚——献文非为炫才,而是以文字为证,让对方见其心、知其志;“取其意而略其礼”的请求,既放低姿态,又暗含“盼获理解”的期许,结尾“恐惧再拜”的谦辞,将“既怕唐突又盼接纳”的复杂情绪收束得恰到好处。
00:00 / 05: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份爱国情怀令人动容 #启蒙早教 #诗词 #国学文化 #儿童动画 #青年创作者成长计划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诗。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做返回故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全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①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②译文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眼泪沾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白日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③注释 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⑶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⑷涕:眼泪。 ⑸却看:回头看。 ⑹妻子:妻子和孩子。 ⑺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⑻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⑼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⑽放歌:放声高歌。 ⑾须:应当。 ⑿纵酒:开怀痛饮。 ⒀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⒁作伴:与妻儿一同。 ⒂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⒃便:就的意思。 ⒄襄阳:今属湖北。 ⒅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④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