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哥说神话|第001说:鸿均之世》 意为天下太平、人心安定。该成语出自汉代王褒《四子讲德论》中的“夫鸿均之世,何物不乐”。鸿,指宏大、足够大的意思。而要解释均字,却要从匀字说起。匀,一开始用作金属重量单位,也就是一种度量标准。本义是均匀对称,引申为普遍、等同、协调。均,是匀字的分化字之一,指土地的分配均平。鸿均二字组合,则形象的通过比喻手法,描述社会整体处于安定和谐的状态,强调政治清明与民生稳定。钧,也是匀的分化字,一开始用来保留匀的本义。所以,钧的本义指制作青铜器的原料重量单位。具体来说,三十斤为一钧。随着制陶技术的发展,钧也用来指陶者之轮运钧。因为同根同源,均和钧在应用上,并没有特别的限制。所以针对鸿钧之世的解读,我也就引申一下,用来表示有鸿钧参与的神话时代。 在小说《封神演义》第八十四回中,鸿钧首次以神话人物的形象登场。不知道是否受到了鸿均之世的启示,作者给这位大神起名鸿钧。这里的鸿钧,可以直观的想象为巨大的转轮,也可以理解为象征着推动宇宙运转的力量。换句话说,鸿钧就是鸿蒙时代的标准制定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鸿钧拥有毁天灭地、再造洪荒之能,可横渡虚空、掌控时间。据说,在天地未分之时的混沌宇宙,鸿钧是一条征着古老和神秘的鳄鱼。在天地毁灭之时,本体被毁,于是附体‌蛐蟮。‌蛐蟮其实就是蚯蚓,也被称为地龙。 尽管鸿钧有形的样子千变万化,但是鸿钧无形的神灵一直都在。可以说鸿钧是超越有形与无形的神明,是万物的根本,大道的体现。在得到鸿蒙紫气后,鸿钧化身为混沌天神,凌驾于三界众生之上,成为了天道化身,被奉为道祖。作为万圣之祖,作为仙界首领,鸿钧和上古正神的创世神盘古、天庭势力的神界首领昊天上帝等处于同一级别,是封神世界天道级的巅峰存在。 作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三位仙人的师父,鸿钧也是上古神女补天神女娲、西方教教主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等大罗金仙的指引者与监督者。而由鸿钧主导的封神计划,据说是为了平衡神、仙、人、妖、鬼各界实力,恢复神话秩序。一开始派姜子牙,元始天尊门下。因修道根行较差,被派下山代天封神。最终老死,堕入轮回,自己没有神位。仔细想想,这好像也是鸿钧导演下的一种同门之争,一种群仙们入凡渡劫的名利场。所谓的人间之福,却因为商周之争,苦了凡间的万事万物。‌‌在这里,我只想说一句:时光不舍昼夜,万变不离其宗。神话,信则有,不信则无!#成语 #神话 #成语哥
00:00 / 1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1
00:00 / 0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4: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五年级下册语文 【今日晨分享】——成语故事(中文版) 【玉汝于成】yù rǔ yú chéng ⭕释义: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现多指逆境可以帮助一个人取得成功。 ⭕出处:宋·张载《西铭》:“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 ⭕近义词:遇难成祥 ⭕反义词:落井下石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有一个著名哲学家名叫张载,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是程颐、程颢的表叔,创立了关学。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 张载的才华在少年时期远近闻名了,但是张载却喜欢研究兵法。北宋著名的思想家范仲淹很欣赏他的才学,但是很是奇怪他为什么放着好好学问不做,去研究兵法,于是劝他说:“读书人有自己的事业可做,何必非要谈兵呢?” 张载听从了范仲淹的教诲,于是便专心致志做学问。后来张载中了进士,先后当过几任地方官,因为他敢于直言,触犯了执政大臣,49岁就辞官回家,在家读书治学。 横渠是个穷乡僻壤,张载虽有一些田地,但收入只够维持生计,还必须省吃俭用,但他怡然自得,根本就不挂在心上。每天起来,他一头钻進书房,关起门来,整日苦读,时常思考问题而忘记吃饭和休息。深夜,妻儿早已酣然入睡,他躺在床上还若有思考。如有所得,便披衣下床,欣然提笔。远近许多青年纷纷前来从师求学。有些学生家境贫寒,没有学费,他反而补贴他们茶饭,和他们同甘共苦。 张载潜心著书做学问,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意思就是富有,地位高贵,福气,吉祥等等这些很好的东西有用了,那是上天的恩赐,它们将为使你的人生很丰厚很精彩;贫穷、地位低下、忧愁、伤心,这也是上天的恩赐,上天也很爱你如玉一般,但要让你在艰苦的经历后才能成功。这也是他自我勉励。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每一个想成功的人就要有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和执著,在危机面前,坚强起来。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危机面前丧失了信心,不去寻找新的机会。面对危机,痛并快乐着。 ———————— 读完找个朋友讲给他听👂 #知识分享 #涨知识 #必读书籍
00:00 / 0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5: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6: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1
水到渠成 成语故事:水到渠成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苏轼的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学家,世称“三苏”。苏轼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公元1057年考进士时,欧阳修见他的文章连称:“快哉!快哉!”这一年,二十一岁的苏轼高中进士。 “自古雄才多磨难”,苏轼也不例外。当年王安石主持变法,苏轼站在对立面,几次向神宗皇帝进言,极力陈述新法的各种弊端。苏轼的言论自然引起王安石的不满,王安石通过亲信网罗罪状,上书弹劾苏轼。苏轼感到在都城举步维艰,就请求到外地做官。公元1079年4月,苏轼到达湖州,到任不久,一场灾祸便从天而降。同年七月,御史台(旧称乌台)派人将苏轼逮捕,押送汴京(今河南开封),罪名是作诗诽谤朝廷。苏轼在狱中被关押了一百多天,受审十余次,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团练副使。这就是宋朝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贬官到黄州的一段时期,不但在精神上感到十分寂寞,在生活上也是穷困潦倒,捉襟见肘。当时,朝廷给他的薪金已经用完了,苏家人口又不少,他只得想方设法节约开支。他规定每日的开支不得超过一百五十枚钱,每月初一,他会拿出四千五百枚钱,分为三十份,装在小袋里,挂在屋梁上。每天早晨,他用一根平时取画、挂画的长叉从梁上挑下一袋,然后就把长叉收藏好。当天用不完的钱,则用大竹筒另外收藏,做招待客人之用。当大袋子里攒了不少钱时,就再做别的安排。就这样,苏轼和家人度过了人生中最为惨淡的四年。 苏轼在给好友秦观写信时,曾说:“平时过日子,一点一点地节省,等积多时再做安排,自然会水到渠成,没必要做预先的计划。”在如此落魄之际,苏轼仍然能够做到泰然自若,实在非常人所及。这正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