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8
00:00 / 0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73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6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__LINK_ICON]。  以下是对它的详细描述: 历史沿革[__LINK_ICON]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天地坛,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明清两代先后有22位皇帝在此举行过654次祭天大典,民国七年(1918年)辟为天坛公园对外开放。 建筑布局[__LINK_ICON] 天坛总面积273公顷,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四周环筑坛墙两道,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中心建筑是圜丘。两坛之间以丹陛桥相连,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建筑轴线,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 主要建筑[__LINK_ICON] - 祈年殿:位于丹陛桥北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原名为大祀殿,现存的祈年殿为清光绪二十二年重建。它是下坛上屋的圆形木结构的三重檐建筑,高38.2米,由大殿和汉白玉圆台底座构成,殿中28根柱子有特定象征意义。  - 圜丘:始建于明嘉靖九年,是明清两代冬至举行“祀天大典”的场所。圜丘高通高5.17米,分为上、中、下三层,四周栏板、望柱的数目都采用“天数”,中间的“天心石”有回声效果。  - 皇穹宇:位于圜丘北部,是存放圜丘祭祀神牌位的场所。其建筑基座由汉白玉构成,主体为传统木拱结构,周围的回音壁以奇妙的声学景观闻名于世。  - 斋宫:修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供皇帝祭祀前斋戒的居所。斋宫呈正方形,面积为4万平方米,内有正殿无梁殿及寝殿、钟楼、值守房等建筑。  文化价值[__LINK_ICON] 1961年,天坛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它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宏伟的建筑风格。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