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8: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0
1905年,严幼韵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富商之家。 从小她养尊处优,同件衣服绝不会穿第二次,活得仿佛是个公主一般,父母还请来了两位名师,在家一对一教她诗歌、英语和数学,还经常带着她外出旅行开拓事业。 22岁时,严幼韵考入了复旦大学,当时复旦破天荒第一次招收女学生。入学的时候严幼韵可太拉风了,她是唯一一个开着小轿车上学的女学生。 而且她长相甜美打扮时髦,不仅学习好爱好又多,跳舞游泳光芒四射。因此被称为复旦女神。 每天有无数的公子哥,捧着鲜花西装革履,眼巴巴的等在校外,就是为了一睹严幼韵的芳容。 在众多的爱慕者中,一位留美归来,年轻有为的外交官杨光泩博得了他的芳心。他比严幼韵大5岁,长的是一表人才,虽然同样出生富贵家庭,但却没有顽绔之风,可谓才子配佳人。 1929年,他们在上海大华酒店,举行了轰动了整个上海滩的盛大婚礼。 然而好景不长,抗战期间在菲律宾公办的杨光泩等8名外交官,因为拒绝为日军筹集物资,被日军囚禁后残忍的杀害了。可严幼韵带着三个年幼的女儿却出奇的冷静。 她带领着其他七位外交官的妻儿,开垦土地学着做饭种菜喂猪养鸡,一度瘦到了只有40kg,但她仍然鼓励着其他外交官夫人要向前看,即使前路未卜,每天也要保持优雅精致,快乐的跳舞。 1945年,她们好不容易硬撑到了日本投降,她带着孩子来到了美国谋生,步入百年之后,女儿都已经成家,各自幸福。 她此时却天降爱情,他叫顾维钧,曾是民国第一外交官,可他们在交往期间,顾维钧和妻子黄慧兰还没有离婚,但严幼韵不在乎外界对她的看法。54岁时和72岁的顾维钧组建了新的家庭,两个人一起去旅行滑雪,相互搀扶、相濡以沫26年。 1985年,已经年过80的严幼韵再次经历了丧父之痛,可她依旧优雅的享受人生,而且越活越年轻。 110岁时记者采访她,希望能分享他长寿的秘诀,她淡淡的说了七个字:保持乐观的心态。 她就这样一直优雅美丽的活到了112岁。 #人物故事 #历史影像 #我是卖衣服的小姐姐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3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1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39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7
暖芯5天前
朱枫就义,身后事几多悲凉! 1905年,朱枫出生在浙江镇海的一个富商家庭。那时的她,还叫朱谌之。从小家境优渥的她接受了良好教育,毕业于宁波女子师范学校。谁也想不到,这个看似温婉的江南女子,日后会走上一条充满艰险的革命道路。 1938年起,朱枫就在党的领导下参加工作,1945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原本可以守着家庭,和深爱的丈夫朱晓光、儿女过着平静的生活——朱晓光是她亲昵称呼的“梅郎”,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总是充满着“梅”、“妹”这样独属于他们称呼的浪漫。但当1949年冬天,组织需要派在台有社会关系的人去执行秘密任务时,朱枫成了最理想的人选。 临行前,她用暗语给丈夫写了一封信:“兄将外出经商,此去将逗留几月,妹不必惦记......”。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去就再没有回到丈夫的身边。 1949年11月27日,朱枫乘船经香港到达台湾基隆。在码头上,继女阿菊抱着未满周岁的孩子和丈夫早已静候多时。阿菊七岁丧母,朱枫嫁过来后待她如亲生,哪怕后来自己有了孩子,也从没亏待过她。这次朱枫赴台,正是借着“探望刚生娃的阿菊”这个由头——这是组织找到的最安全的身份掩护,谁曾想这竟成了最刺心的遗憾。 第二天,朱枫来到基隆一家南北货店,与地下党最高领导蔡孝乾接上了头。朱枫以“陈太太”的身份活动,蔡孝乾对外是“郑先生”。12月初的一天,朱枫按照指示找到了吴石将军的寓所。吴石当时是国民党参谋次长,却是我们潜伏在敌人内部的重要情报员。在接下来的40多天里,朱枫和吴石见了7次面,悄悄带出56卷胶卷,里面全是台湾、金门的布防图和驻军情报。这些情报后来帮助解放军顺利解放了舟山群岛。毛主席得知情况后,嘱咐有关人员:“一定给他们记上一功”,并挥毫写下一首五言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朱枫顺利完成任务后,上级指示:速归。朱枫让女儿买了返港的船票,还给上海的亲友写了一封短信。那是1950年1月14日,短信竖行书写在一张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横格纸上。在信中,她告诉亲友“凤将于月内返里”——凤是她的小名,她常以“桂凤”、“静凤”落款,但这次却特意署名“威凤”,笔触端庄、遒劲,似银钩铁划,透着一股无畏的英气。 然而这封信,竟成了她的绝笔。 就在朱枫准备离开时,台湾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两名地下党员被捕,所有离台通道都被关闭。危急关头,朱枫找到吴石求助。吴石冒险开出特别通行证,用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4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添涯ABC1月前
#紫阳县#陕南#历史#人文社科 胡宝玉(1905年2月25日-1986年2月),出生于紫阳县磨坊沟(今属城关镇和平村),一生经历复杂,从普通百姓逐步成长为陕南地区重要的武装力量领导者,其生平可按关键阶段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早年经历与早期军旅(1905-1932年) - 出身贫寒,在家中5兄弟中排行老三,4岁过继给叔父,曾做长工、粮贩子,练就强壮体魄。 - 1925年被“镇嵩军”拉夫并强征入伍,同年10月军队被击溃后逃回紫阳务农。 - 1929年因被大刀会误抓入狱,伤愈后加入大刀会;3个月后大刀会被土匪击溃,辗转投奔十九路军,1年后升任上士班长。 - 1931年受蔡廷锴指派送信至西安,得知十九路军被蒋介石打垮后,加入沈寿柏部任营长,后因沈部枪支被没收,任临时兵工厂厂长,不懂管理数月后辞职。 投身红军与游击斗争(1933-1937年) - 1933年12月,受沈寿柏派遣联络红军,被陈浅伦任命为川陕游击支队第一团团长,后在战斗中重伤返回紫阳;沈部被围歼后,率100余人逃往汉江以南。 - 1934年伤愈后重组队伍,以鳌头山为根据地建立川陕游击队和农民协会,推行“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四抗”斗争,纵横陕南1400平方公里,大小战斗100余次,歼敌1800余人,获百姓爱戴,流传歌谣称颂。 - 1935-1937年,多次击退土匪(王三春、刘东洋)和国民党军队围剿,因作战英勇获“胡冲锋”称号;曾与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联合扩编队伍,西安事变后留守鳌头山;期间还曾被县政府委任为县自卫队分队长,后挫败县长与周华堂的圈套,逐走二人。 后期经历与晚年(1938-1986年) - 1938年进入陕西省战时干部训练团受训,加入国民党,后任安康监护团第三营营长;因被揭发曾参加红军被解职,返回紫阳务农。 - 1947年被重新起用,任紫阳县禁烟检查团组长,后因禁烟、剿匪有功升任县自卫团团长。 - 1949年7月,接受中共西北局城工部策反,选择投诚。 - 1956年被安排到安康运输公司当工人,1966年“文革”期间返回紫阳定居鞍子沟,曾当选紫阳县第三、四、五届政协委员。 - 1986年2月病逝,终年83岁。
00:00 / 07: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27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