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王梨2年前
北京故宫(The Imperial Palace)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房间8707间。 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民国十四年国庆节(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幕。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故宫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00:00 / 06: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13
#历史古迹 南京明故宫又称南京故宫、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应天府的皇宫,也是明代北京故宫的蓝本。  历史沿革 兴建与鼎盛:南京明故宫始建于1366年,由刘基(刘伯温)设计,地址在元朝集庆城外东北郊。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以应天府为南京,继续修建皇宫,1392年基本完工。它作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皇宫,长达54年之久。 衰落与毁坏: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明故宫渐趋冷落。此后历经天灾、战乱等破坏,如1449年谨身、华盖等殿被雷电击中起火。清军入关后,将其改为八旗兵驻防城,建筑遭到很大破坏。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与清军的作战,使明故宫除地下石构件基础外,几乎只剩残垣碎瓦。 - 保护与现状:1956年,明故宫遗址被公布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建筑布局 明故宫由皇城与宫城两部分组成。皇城范围东起今南京机电学校与南京博物院以西一线,西至竺桥、逸仙桥以东,南到光华门,北至佛心桥一带。宫城又称大内,开有六道门,正南是午门,东南为左掖门,西南为右掖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正北是北安门。沿着南北中轴线,南端为洪武门,御道两侧是明朝中央官署区,承天门与端门之间的御道两侧是太庙和社稷坛,过午门、内五龙桥是奉天门,其后依次是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殿,三大殿之后是皇帝与后妃生活起居的后廷。 主要遗迹 午朝门:是宫城正南门,现存墩台与券门,城门洞内石壁为明代原物。 三大殿遗址:位于明故宫公园中心,青石基座上散落巨型柱础,仍能看出当年奉天殿的格局。 - 外五龙桥:在皇城洪武门外,桥面为明初原石。 东华门遗址:位于南京博物院对面,仅存基座。 西安门遗址:门楼已毁,须弥座浮雕犹在。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36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6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