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8: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树哥6天前
徐光宪 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0年11月7日至2015年4月28日),浙江省上虞县(今绍兴市上虞区)人,中共党员,中国无机化学家,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稀土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光宪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51年3月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执教过,历任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改为技术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学研究中心主任、1980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等职。1989至1993年,当选为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 徐光宪主要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涉及量子化学、核燃料化学、稀土科学、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学和萃取化学等领域,基于对稀土化学键、配位化学和物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阐明了稀土化合物的电子结构特征和化学键性质,揭示了稀土化合物配位数的规律性,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自主创新出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把镨[pǔ]钕[nǚ]分离后的纯度可以达到创世界纪录的99.99%,独创了稀土分离“三出口”工艺,使中国稀土分离技术和产业化水平跃居世界。1994年,获首届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5年再次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09年1月9日,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稀土之父徐光宪 #国家功臣#向徐光宪院士致敬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中国脊梁 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1972年,中国科技界仍处寒冬,一个严峻任务悄然落到北大化学家徐光宪肩上:突破西方严密封锁,攻克稀土分离提纯技术。稀土这名字虽带“土”,却并非普通泥土。它如同“工业维生素”,手机、激光武器、超导材料、电动汽车……几乎所有尖端科技都离不开它。中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但当年却只能出口粗矿。西方低价买入,提纯后以天价返销,我们被无情“卡脖子”,如同守着金矿却不懂开采的穷人。他和妻子高小霞毅然放弃美国优渥生活与科研条件,甚至撕掉了那张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象征“光明前途”的赴美船票,克服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多年后他淡然说道:“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从被“卡脖子”的困境到掌控全球稀土命脉,徐光宪的一生,正是中国科技自力更生、逆境崛起的壮丽缩影。当今日某些领域技术封锁的阴云再现,徐光宪们的故事,恰似穿透迷雾的坚定光芒。 曾以简陋工具应对世界级难题,在封锁的壁垒中凿开希望;他们在看似无解的困境中,用智慧点燃了逆转的火种——这光芒穿越时代,照亮我们今日前行的勇气:所谓绝境,不过是天才与执着尚未抵达的战场。#徐光宪 #稀土 #大国脊梁 #稀土之父
00:00 / 07: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5: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9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9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8: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9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