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6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5: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6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6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嘉佳5天前
《诗经·小雅·鸿雁》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全诗共三章,每章六句。以下是原文及简要解析:原文第一章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第二章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第三章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主旨与背景这首诗以鸿雁起兴,描写徭役之苦。周代统治者征召百姓服役,修筑城池或戍边,民众流离失所,如鸿雁迁徙般辛劳。诗中既表达了对贫苦民众(尤其是鳏寡孤独者)的同情,也暗含对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的批评。关键词句解析“肃肃其羽”:鸿雁振翅飞翔的声响,暗示迁徙的艰辛。“劬劳于野”:服役者在野外劳累奔波。“哀此鳏寡”:鳏夫寡妇等弱势群体更是困苦无依。“百堵皆作”:修筑城墙的劳役规模庞大。“谓我宣骄”:愚昧者反而批评劳苦者是在宣泄骄纵。艺术特色比兴手法:以鸿雁迁徙喻百姓流离,自然意象与人间苦难相呼应。对比鲜明:“哲人”与“愚人”的视角对比,凸显社会对劳役的不同态度。重章叠句:三章结构相似,通过重复与微变深化情感。影响与评价此诗被誉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典范,后世常以“鸿雁”象征流民之苦(如成语“哀鸿遍野”)。其写实风格与民本思想,体现了《诗经》关注现实的传统。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阿松6天前
阿松作品 《诗经》国风 · 郑风 · 缁衣#古风 郑风·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白话译文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黑色朝服合适啊,破了,我再为你做一袭。你到官署办公去啊,回来,我就给你穿新衣。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黑色朝服美好啊,破了,我再为你做一套。你到官署办公去啊,回来,我就给你试新袍。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黑色朝服宽大啊,破了,我再为你做一件。你到官署办公去啊,回来,我就给你新衣穿。 《郑风·缁衣》诗中洋溢着一种温馨的亲情,因此,与其说这是一首描写国君与臣下关系的诗,还不如说这是一首写家庭亲情的诗更为确切。当代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一首赠衣诗。诗中“予”的身份,看来像是穿缁衣的人之妻妾。 《郑风·缁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郑风》的第一篇。关于此诗主旨历来有很大争议,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此诗所要表达的是好贤、礼贤,反映出一种极强的矢志不回的精神;一种认为这是写家庭亲情的诗,用的是夫妻之间日常所说的话语,体现的是抒情主人公对丈夫无微不至的体贴之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直叙其事,属赋体,反复叠咏,每章的最后两句都是相同的,显示出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阿松5天前
阿松作品 《诗经》 国风 · 魏风 · 伐檀#古风 《诗经》 国风 · 魏风 · 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译文】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 《伐檀》一诗出自《诗经》,为《国风·魏风》的一首,是魏国的民歌,共3章,有27句,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责问,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创作背景 这里将此篇作为反剥削诗歌看,对于当时的社会性质及诗人身份,因史料不足难以确认,姑且保留《诗经选注》的看法,即:一群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问责。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