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必去景点! 天安门是广场的核心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为“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更名为“天安门”,寓意“受命于天,安邦治国”。 它是一座城楼式建筑,城楼高33.7米,歇山顶,黄琉璃瓦顶,朱红大柱,雕梁画栋。城楼上有毛主席画像,画像两侧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标语。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广场中心,1952年8月1日开始兴建,1958年4月22日落成。碑身正面(北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碑文高度概括了从1840年到1949年人民革命的光辉历史。 纪念碑由17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砌成,高37.94米,象征着先烈们崇高的品质和不朽的精神。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广场南部,1976年11月24日破土动工,1977年8月15日落成。纪念堂是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而修建的,建筑风格庄严肃穆。纪念堂内有毛主席坐像,供人们瞻仰。 人民大会堂位于广场西侧,1958年10月26日开始建设,1959年9月10日竣工。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地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办公场所。大会堂建筑风格雄伟壮观,建筑面积171800平方米,建筑高度46.5米。内部有万人大礼堂、宴会厅、人大常委会会议厅等多个功能厅。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广场东侧,其前身是1959年建成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2003年两馆合并组建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建筑高度42.5米,总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馆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展示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 天安门广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是国家举行重大庆典、集会和检阅部队的场所。每年的国庆阅兵都在这里举行,展示国家的军事力量和人民的团结精神。 它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许多重要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在这里爆发,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建筑,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英雄的崇敬和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7
您知道晚清时期的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吗?这张拍摄于1900年的珍贵照片,为我们完美展示了124年前天安门广场上的细节,下面请跟随我的解说来一同欣赏。 1900年庚子事变期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随行摄影师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自西北向东南进行了拍摄。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桥,此时的石狮子和华表紧挨在一起,且都在王公桥和品级桥之间的位置。 从御路桥延伸出的这条御道直通向南方,御道两侧对称式的廊房式建筑,就是大名鼎鼎的千步廊。它左右两侧各有南北向廊房110间,折向东西又各有34间,东接长安左门,西接长安右门,皆连檐通脊。按照文东武西的格局,东西两侧分别为行政机构六部和军事机构五府的办公地,在明清时期是闲人免进的地方。我们继续向南看去,这座单檐歇山顶的砖石建筑就是皇城的正南门,明朝称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民国时期又更名为中华门。它和我们之间介绍的千步廊,长安左右门及天安门共同构成了一个T形的宫前广场。明清时期同样也是百姓无法涉足之地。 但此时的宫前广场内,不仅有摆摊的百姓,还有骑马的洋人,出中华门继续向南我们还能看到残破的正阳门,原来在1900年8月,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中国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中,正阳门箭楼早在6月因义和团火烧大十烂儿被烧毁,短短两个月后,正阳门城楼又被英国的印度锡克族雇佣兵点燃,正阳门遭遇了历史上唯一一次城楼和箭楼双双被毁的悲惨结局,而此时的晚清政府也已是风雨飘摇。#历史 #古建筑之美 #老北京 #天安门 #中华门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1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