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04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44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潮外潮4月前
雷州方言歌《出嫁》何希春作词 黄祖洁作曲 陈巧英演唱 雷州方言歌是根植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州歌”的创新艺术形式。雷州歌作为广东省四大民歌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滋养着雷州半岛人民的精神世界。 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具有严谨的格律之美:四句七言的基本结构中,暗藏精妙的声韵规则。首句忌阳平,二句必阴平,四句需阳平;三句仄声落脚,二四句第四字阳平相和。这种近似七绝又独具特色的格律,造就了朗朗上口的韵律美感。 雷州方言歌在传承中创新:既保持传统格律精髓,又根据主题表达灵活调整;音乐创作上,既汲取雷州歌传统曲调和雷剧唱腔精华,又融合现代歌曲结构元素;演唱方式上,以民歌唱法为根基,兼容民族与通俗唱法之長。 特别推荐荣获《人民日报》盛赞“雷州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的《雷州第一碟》作品——雷州方言歌《出嫁》。该作品完美展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创新成果,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典范之作。 1986年,由原雷州市雷歌研究会会长何希春老先生创作的题为《出嫁》(单首)的雷州歌词作品,并获得了海康县春节雷歌大奖赛一等奖。当年又得到原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艺评论家杜埃来雷城采风时,吟诵后赞叹不已:“真想不到四句雷州歌词就能把三代人四种婚俗表现的淋漓尽致,比诗词还精当”!后来,县文化部门要求作者写成表演唱形式,增加5首,由黄祖洁作曲、陈巧英演唱,湛江电视台录音录像后,参加了广东省民间音乐舞蹈录音录像评选,并获得了丰收奖;1986年参加了“湛江市首届艺术节”演出,获得了演出优秀一等奖;这是雷州歌音乐艺术有史以来首次获得最高的奖项。 雷州方言歌承载着雷州半岛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情感,是雷州文化的生动写照。它不仅是音乐艺术的创新成果,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纽带,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与大力推广。
00:00 / 06: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潮外潮4月前
雷州方言歌《老来乐》张日精搜词 曾艺航作曲 王弄演唱 在雷州半岛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上,雷州方言歌宛如一颗璀璨明珠,从雷州歌的深厚土壤中破土而出,绽放出独特的艺术光彩。雷州歌作为广东省四大民歌之一,早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雷州半岛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而雷州方言歌则是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的全新歌唱艺术品种。 雷州歌以独特的雷州话演唱,歌词遵循严谨的传统格律,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部分还会在句前添加 2 至 3 字的 “歌垫”。其韵律规则精妙绝伦,第一、二、四句末字押雷州音韵,且第一句末字忌用阳平,第二句末字限用阴平,第四句末字需用阳平;第三句末字虽无需押韵,但必须为仄声;第二、四句的第 4 字规定为阳平声。这般格律与七绝相近,使得雷州歌读唱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悠长。 雷州方言歌在传承雷州歌格律精髓的同时,又展现出创新活力。其歌词依据主题与词性表达需求,结合曲式变化,灵活调整音律、突破常规,让文字与音乐完美交融。乐曲创作融合雷州歌传统曲调、雷剧唱腔板式腔调的音乐元素,借鉴普通歌曲结构与曲调表现手法,形成别具一格的旋律。演唱上,以雷州民歌传统唱法为根基,灵活融入民族唱法,亦不排斥通俗唱法,一切皆以完美诠释歌曲主题与旋律为准则。 曾被《人民日报》赞誉为雷州文化史上一座丰碑的《雷州第一碟》,其中的雷州方言歌《老来乐》,便是雷州方言歌的杰出代表。它生动展现了雷州方言歌的魅力,从精妙的歌词到悦耳的旋律,再到深情的演唱,都彰显着这一艺术形式的无限潜力与独特价值。 雷州方言歌承载着雷州半岛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情感,是雷州文化的生动写照。它不仅是音乐艺术的创新成果,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纽带,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与大力推广。
00:00 / 03: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