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19
带你沉浸式爬雪山#翡翠之眼 总结一下这次的雪山之旅,给大家一点建议 所谓“精装的朋友圈,吃的苦只有自己知道”爬翡翠的前一晚根本睡不着,一是激动,二是头痛。而且由于前期了解不充分,导致多带了很多不必要的装备,负重是别人的2倍还多。这就导致上山过程很困难,刚开始就是陡坡,而且怪石嶙峋,路滑还崎岖,整个过程几乎没有轻松的部分,先从3400海拔徒步到4000的雪线才能看到雪,雪线以前全是泥泞的路。临近雪线的那段路最不好走,根本分不清是冰还是泥,稍一不注意就滑倒,旁边就是大斜坡,滑下去指定得掉脑袋。从出发点海拔3400到4000的过程中状态还算良好,从牛棚休息过后再向上爬就开始高反。网上说吃什么高反药,红景天,喝热水都没用,一旦高反就只能硬挺。快到雪线时候我第一次呕吐了,早饭全吐出来了。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吐完之后体力透支了。我先是吃了两个能量胶,又吃了红景天,结果第一个绝望坡又全吐出来了,后来不敢吃东西了,吃啥吐啥,喝水也吐,第二个绝望坡就全靠向导拿绳子拉着,走两步就要坐一会,到最后歇完起身刚走一步腿就不听使唤了,整个过程极其痛苦,呼吸困难,头痛头晕,腿酸,反胃,下山则更煎熬,回到出发点时膝盖和小腿已经没知觉了,半月板可以扔了的程度。整个过程的体能分配也很重要,最开始我就是因为不听向导的话,爬得飞快,结果导致体力不支。一定要慢慢走,到最后冲顶的时候再加速。而且要留出30%左右的体力下山,因为下山也很危险,对你腿部力量要求很高,深一脚浅一脚的很耗费体能。不管是上山下山并不是像网上说的轻轻松松就拿捏,我一开始也是受到网上的误导,认为简简单单就能登顶,但是实际根本不是,其中的困难数不胜数,非常不建议大家头脑一热说爬就去爬,一定要提前做准备,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练体能,而且千万不要想着自己爬,一定一定一定要找向导,否则轻则难受重则丧命,不是开玩笑。
00:00 / 04: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7
爱海儿3天前
不开玩笑~珠峰东坡还真不是人人都能走的…… 作为世界顶级徒步路线,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爬雪山、过草地,穿越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在平均海拔4700米的高原上徒步,每一口呼吸都带着高反的窒息感,胸口像压着块巨石,走两步就喘得直不起腰;全程铺满棱角锋利的碎石坡,脚踝在碎石堆里反复崴动,每一步都得盯着脚下生怕踩空。更别提极端天气的突袭,简直是把人逼到绝境。 今年国庆亲历直接解锁“冰火两重天”地狱模式:先是在原始森林里冒小雨爬坡,穿着雨衣行走本就笨拙,细密的雨丝混着树叶上滴落的冰水,顺着帽檐滴落,视线模糊到只能看清前方半米的路,泥泞的山路被泡得软烂,一踩就陷进十几厘米深的泥里,藏在泥里的树根像暗礁一样横亘,好几次没看清,脚一滑就摔得满身泥,更惊险的是,狭窄的山道上会时不时有牦牛队通过,它们甩着沾满泥污的尾巴,蹄子踏得泥水四溅,偶尔还会突然甩头横冲直撞,逼得人员只能紧紧贴在湿滑的山壁上,指尖抠着岩石缝,连呼吸都不敢大声,生怕惊扰了这些“高原霸主”。 徒步到最后的海拔4960米措学仁玛营地时,夜里却突然遭遇暴雪突袭。狂风卷着雪花狠狠砸在帐篷上,发出“砰砰”的巨响,伴着闪电⚡+雪崩的巨响,整顶帐篷都在剧烈摇晃,到后半夜,营地的大帐直接被积雪压得坍塌,我们蜷缩在自己的小帐篷里,根本不敢深睡,每隔一小会就得从睡袋里把手伸出来用劲抖落帐篷顶部的积雪——积雪太厚,稍不留意帐篷就可能被压垮。低温加上高反,身边的队友开始出现严重的高反……原本计划在营地多住几天,好好看看雪山湖泊的美景,结果全被这场暴雪粉碎。 第二天中午,接到政府下令全员下撤的号令。我们顶着暴雪从4960米的营地出发,脚下的积雪早已经没过膝盖,最深的地方能陷到大腿根,每走一步都要费尽全力把腿从雪堆里拔出来,登山杖插进雪里直打晃,杖尖根本找不到着力点。翻越5380米的朗玛拉垭口时,风雪更是疯狂到极致,漫天的雪花像锋利的冰碴子,刮在脸上生疼,狂风呼啸着卷着积雪糊住口鼻,连喘气都带着冰碴子,吸一口凉气肺里像被针扎一样疼;能见度不足1米,眼前全是白茫茫的一片,根本分不清哪是路哪是悬崖,只能跟着前面队友的脚印摸索着走,感觉下一秒就要被风雪卷下山崖…… 这般生死一线的体验,真的不是普通人能扛住的。没有顶级的防水保暖装备、没有丰富的高海拔徒步经验、劝你趁早放弃为盼,风景再美,也得有命来看……#珠峰东坡徒步暴雨 #户外徒步
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