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哥4天前
以下是关于胡西塔尔、热瓦普和《牡丹汗》的介绍: 胡西塔尔 胡西塔尔是维吾尔族梨形弓拉弦鸣乐器,原称“艾西塔尔”,是新疆地区皈依佛教时期的回鹘乐器。1974年由维吾尔族乐师吐尔逊江·阿合买提根据文物资料改革制作。其通体为木制,全长约80厘米,共鸣箱呈梨形,琴头装饰百灵鸟头,张金属主奏弦四根,琴颈侧置小琴轸七个以张共鸣弦。演奏时琴身竖置于左大腿,右手执弓擦弦发声,音色柔和,主要用于演奏“十二木卡姆”和民族歌舞,代表乐曲有《喀什舞曲》等。  热瓦普 热瓦普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的弹弦乐器,起源于14世纪的南疆喀什,清代被列入宫廷回部乐。琴身为木制,音箱半球形,以羊皮等蒙面,琴颈细长,顶部弯曲,常镶嵌民族图案。它有多种类型,如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张一条主奏弦和四至六条共鸣弦;牧羊人热瓦普张三条琴弦等。演奏时将琴身横于胸前,右手用拨片弹拨琴弦,发音明亮柔和,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著名独奏曲有《塔什瓦依》等。  《牡丹汗》 《牡丹汗》是新疆伊犁地区的维吾尔族民歌,创作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据传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位流浪艺人与名叫牡丹汗的姑娘相爱,却因门第之别,牡丹汗被父亲派人害死,流浪艺人对着她的坟墓唱出此歌。歌曲采用典型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旋律婉转悠扬,节奏鲜明,歌词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20世纪40年代,王洛宾对其进行整理改编,使其更适合现代舞台表演,如今《牡丹汗》已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广泛传播。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