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5
山西平遥藏千年奇塑,五代彩塑打破神性桎梏,每尊都是人心的写照 在山西平遥镇国寺藏着一堂几乎被时间遗忘的彩塑——万佛殿五代彩塑。它们不是慈眉善目的佛,也不是宝相庄严的菩萨,而是一群沉默、裂变、甚至略带“怪异”的塑像,直勾勾看着人间,已经看了一千多年。 这不是你想象中的佛教艺术。 没有金光熠熠,没有精雕细琢的完美。这些塑像的色彩早已斑驳,泥胎裸露,裂缝如皱纹爬满衣裙。但正是这种“不完美”,成就了其无可替代的震撼。你仔细看:那一尊胁侍菩萨,微微倾着身子,小腹微隆,衣纹如水流淌——这不是神,这分明是个人,一个刚刚从唐代丰腴美学中走出、正要迈向宋代清秀的“人”。 有人说,这是中国唯一留存下来的五代彩塑群。五代,什么概念?兵荒马乱,王朝更迭如走马灯,艺术却在缝隙中野蛮生长。它们处于唐宋两座美学高峰的“夹缝”里,却因此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真实与自由。你看主佛阿弥陀佛,他平静,但平静中透着一股冷峻;他慈悲,但慈悲里藏着一丝疏离。这不是后世标准化、程式化的佛,这是乱世中人对信仰最直白的揣度——神,或许并不总是温柔。 而争议,正埋藏于此。 有人在这些塑像中看到了“神性的人间化”,认为它们打破了宗教造像的桎梏,是写实主义的先驱,比后来更为精美的双林寺彩塑更珍贵、更“高级”。另一派人则驳斥:这所谓的“高级”,是否只是后人赋予的浪漫想象?它们的“美”,是不是恰恰来自于它们的“残破”和“稀有”?如果它们完整如新,金碧辉煌,我们还会如此为之倾倒吗? 我们是在欣赏艺术,还是在崇拜时间留下的伤痕? 更值得争论的是那一尊“微笑的菩萨”。她的笑不同于任何时代,不是神秘莫测的梵高微笑,也不是程式化的慈祥。那是一种极其微妙、几乎介于悲悯与嘲讽之间的表情。她到底在笑什么?笑世人的执着?笑香客的虔诚?还是笑她自己被塑成这般模样,困在殿中千年? 没有答案。 镇国寺的彩塑之所以迷人,正因为它拒绝被轻易定义。它粗粝,却直击灵魂;它沉默,却引发轰鸣般的回响。它站在唐宋的阴影里,却发出了比许多鼎盛时期作品更耐人寻味的光。 你不必同意任何一种关于它的解读。但你无法否认,当你站在那些塑像面前时,你不是在参观一件“文物”,而是在与一千年前的某位无名匠人,进行一场无声而激烈的对话。 ——他捏塑的不是神,是人心;你看到的不是泥胎,是时间。 #中国古建筑#古建筑之美#古建筑#旅游推荐官#波仔聊古建筑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